2024年,港股医药板块受外部因素影响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例如,在去年9月末强势反弹后,恒生医疗保健指数(800804)的全年跌幅也有18.93%,港股创新药指数(931787)跌幅则在10.80%。在此背景下,亚盛医药-B(06855)股价却在2024年全年股价累涨66.48%,大幅跑赢指数。
究其原因,在于2024年亚盛医药频繁在产品出海、创新研发以及二级市场融资等方面出现多重超预期利好,使得公司“投资确定性”得到进一步验证。
根据最新出炉的2024年年报,投资者可以清晰看到,依托全球化研发、海外注册以及BD商业化等多方面形成的体系化优势,亚盛医药得以持续推动核心品种耐立克®走向国际市场。而在上市在即的APG-2575强劲商业化预期下,后续大幅净现金状态同样可期,从而推动公司创新研发踏上新台阶,为未来公司估值持续上行突破夯实扎实基础。
全球商业化提速,核心品种潜力持续挖掘
在2024年面对外部复杂多变的投资环境,亚盛医药依旧保持了高增长态势。如今又通过良好的业绩向市场证明其极强的内生增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亚盛医药最新披露的2024年年报数据来看,报告期内,亚盛医药实现收入人民币9.81亿元,较去年同比大幅增长342%。其中,耐立克®当期实现销售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约53%。并且公司现金流持续获得改善,保持稳健充沛。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12.61亿元,同比增长15.3%。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去年11月,耐立克®新增适应症已顺利通过2024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简易续约程序,成功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并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目前该药已上市的所有适应症均已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说明该药的具备的重大创新性实力被国内权威医疗体系持续高度认可。而近年来,大多数创新药进入医保后放量确定性较强,实现销量上的迅速增长,耐立克®亦不意外也得到了业绩的持续验证。
除此之外,公司与武田制药的合作同样也是2024年的“重头戏”。双方关于耐立克®(奥雷巴替尼)签署的一项总价达13亿美元的具有“高首付、高里程碑、高分成”特点的独家选择权协议,刷新了国内小分子肿瘤药BD交易金额的新纪录。
此外,武田制药还投资7500万美元,溢价25%认购公司股份,成为亚盛医药重要的产业股东。而在签署协议的一周内武田便完成7500万美元股权认购,并在不到三周时间便支付了1亿美元选择权付款。武田积极合作的背后,侧面反映出耐立克®巨大的全球商业化潜力。
亚盛医药也在依托自身强劲的全球创新能力,为耐立克®开辟更广阔的适应症赛道。目前耐立克®在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治疗领域具有广阔潜力。
在血液瘤领域,耐立克®下一个重磅适应症在于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25年3月,耐立克®获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用于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新诊断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这是该药第三次获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目前在Ph+ ALL适应症领域,耐立克®有望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用于一线治疗Ph+ ALL的TKI药物,市场确定性较强。参考相关适应症赛道的安进贝林妥欧单抗,其全球销售爬坡已超10亿美元。而在合作方武田的积极推动下,未来全球Ph+ ALL一线治疗市场同样有望为耐立克®带来可观的销售增量。
而在实体瘤领域,2024年,耐立克®在获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的基础上,其治疗SDH缺陷型GIST患者的III期临床再获CDE许可。并且耐立克®在该领域的相关临床进展已连续两年入选ASCO年会展示,在去年AACR年会上,耐立克®再次展现出在SDH缺陷型肿瘤适应症领域优异的抗肿瘤作用。
一体化创新闭环持续完善,估值增长空间进一步打开
对于亚盛医药而言,2024年股价累涨逾60%显然远未到上限,在“双十亿美元分子”带动下,公司一体化创新闭环正持续完善,为公司进一步打开估值增长空间铺平道路。
财报显示,2024年,亚盛医药确认研发投入达到9.47亿元,强劲收入增长以及可观的融资与现金流预期,为公司带来的创新研发端的强支撑。在强劲研发下,目前公司正在开展十项注册临床试验,其中两项获得FDA批准,夯实了公司探索全球差异化创新药市场的基础。
创新研发管线方面,亚盛医药现已拥有奥雷巴替尼和APG-2575两款具备十亿美元分子潜力的核心产品,还有诸如APG-115、APG-2449、APG-5918潜在的FIC/BIC在研产品,且其相关临床进展均在多个国际权威学术会议及期刊上公布。此外,公司还通过在全球的541项授权专利,以及其中的379项海外授权專利构筑了强大的全球知识产权布局。
以亚盛医药细胞凋亡管线的核心品种Bcl-2抑制剂APG-2575为例,去年11月17日,APG-2575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用于治疗难治或复发性(r/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 SLL)。
作为全球第二个、中国首个看到明确疗效、并进入关键注册临床阶段的Bcl-2抑制剂,APG-2575自I期临床开发之初便高曝光于各大国际权威会议上,展现出了在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治疗领域具备的广阔治疗前景,并获得了全球业界的一致认可。而其在国内NDA获受理并被推荐纳入优先审评程序,对于该药来说无疑是又一重大里程碑。
从市场层面来看,2024年全球血液恶性肿瘤治疗药物市场规模达400亿美元,2024-2029年CAGR增长达6%。然而BCL-2靶点发现至今40年,目前全球获批上市的Bcl-2抑制剂也仅有艾伯维的维奈克拉,该药目前全球在研临床超过250项,2024年销售额达25.83亿美元亿美元,同比增长12.9%,足以从侧面看出全球市场对Bcl-2抑制剂的庞大未满足需求。
而亚盛医药APG-2575受到广泛关注的关键原因则在于,此前多项临床数据验证其与维奈克拉相较,安全性优势更加突出,且在多种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具备广阔的治疗前景,特别在CLL/SLL患者中具有单药和联合治疗潜力。
这也意味着预计在2025年获批上市的APG-2575有望加速成为全球层面第二个获批上市的Bcl-2抑制剂,跻身国际竞争阵营。参考维奈克拉市场表现,市场预计APG-2575未来销售有望超20亿美元,峰值销量逐渐向维奈克拉看齐。
而凭借其潜在的巨大商业化价值,APG-2575顺利上市落地将是未来亚盛医药实现持续规模增长的关键一环,并为未来公司研发管线内重磅品种陆续落地,进一步铺平道路。
另外在二级市场方面,2024年亚盛医药顺利登陆市场,募资约1.26亿美元,进一步打通了国际融资渠道,获得了新的资金支持。而目前生物医药投资更偏好“更具确定性的企业”,而手握多项具备重磅FIC/BIC潜力后期资产的亚盛医药,显然符合市场稀缺的高价值生物医药投资标的选择的调性。
结语
不难看到,在充沛现金流支撑下,亚盛医药正凭借不断完善的一体化创新闭环,在全球化研发、海外注册以及国际商业化等多领域体系化竞争中向国际头部Biopharma加速跃迁。
基于对亚盛医药未来增长的乐观判断,近期多家机构更新了对公司的研报,重申“买入”或“推荐”评级。其中,中金公司维持对亚盛医药“跑赢行业”评级,并表示,考虑到公司APG-2449开启注册临床、APG-2575国际注册临床不断推进,新适应症空间有望不断开启,叠加港股创新药流动性提升,该行上调公司目标价48.6%至55港元,较现价有约50%的提价空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m.ylfx.com/gupiao/5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