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区块链

为何人类迟迟未能大规模定居加密星球?

撰文:Brook



编译:Sissi & Leia, TEDAO



导读:加密世界的乱象与创新乏力,让人们不禁质疑:我们是否正在实质性迈向理想的未来?《协议革命与 DigiLaw 工程》前言以系统化视角探讨加密世界的本质、发展中的卡点以及未来建设的无限可能,为理解这个新星球的真实面目提供了重要思考。



本文为前言内容系列一,从加密市场现状出发,探讨加密世界的本质与未来方向。更多中文翻译内容将陆续发布,敬请期待。



2023 年 9 月,Matt Huang 的一篇 Casino on Mars 重燃了当时加密熊市沉寂许久的希望,他将加密世界比作一个正在被定居的新星球,让大家重新认识到,尽管加密星球目前存在种种乱象,但依旧掩盖不了其蓬勃发展和未来建设的无限可能,同时他还理性辩析了加密赌场中投机行为的两面性,客观承认了星球上确实存在欺诈、骗局等作恶空间。这篇文章在那个大家普遍怀疑沮丧的时刻,犹如一针强心剂,为加密世界重新注入了新的希望。



2024 年,加密世界迎来了几个重要的历史性时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相继通过了 BTC 和 ETH 的现货 ETF;美国众议院通过 FIT21 法案,正式建立了数字资产的监管框架;BTC 迎来第四次减半;等等。众多利好叠加,加密世界如愿迎来一小波上涨。



然而,这轮小牛中,市场波动依然剧烈、赌场投机依然泛滥、旁氏与 rug 依然层出不穷、黑客攻击与诈骗依然此起彼伏。真正直击本质的创新有哪些呢?最起码上轮热潮中我们孕育了 DeFi 和 NFT,这次呢?meme 热潮吗?铭文吗?为什么大家的价值感会越来越低,甚至产生「加密羞耻」?我们真的有在朝着理想的未来实质性地迈进吗?



写下这篇前言时,距离 Casino on Mars 的发表已将近一年,市场仿佛再度陷入了相似的沉寂时刻。Péter Szilágyi 近期一条「自我反思」的推文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加密存在意义」的行业级辩论。他直言:「It's past time this industry creates something genuinely useful that people want to use, or should just close up shop.」





虽然他也相信很多伟大正在被创造中,但不得不承认的客观事实是:俯瞰整个加密星球,我们仍没有建立起繁荣的加密文明。如果将区块链协议看作城市基础设施,将智能合约协议看作是一座座城市建筑的话,不留情面地说,这颗星球上除了未开采的荒芜之地,正在建设中的城市也是废墟成片、烂尾楼扎堆,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仍是 MakerDAO、AAVE、Compound、Uniswap 等老牌建筑。不可否认目前有很多包装华丽、势头强劲的在建工程,但最终又有几个能经受住时间、人性和市场风雨的洗礼,成为有实质意义的地标性建筑呢?我们为什么建不起高楼大厦?我们凭什么可以吸引下一个十亿用户?发展的卡点究竟在哪里?或者,更本质一点,我们努力搭建的加密世界,它的真实面目究竟是什么?



SEC 惊险通过的 3:2 投票结果、市场的大起大落、参与者们跌宕起伏的心态,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现阶段的思考:



加密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态,而是「无尽未来」「开放赌场」「作恶温床」三者的叠加态。不同人站在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看到的加密世界是差异巨大的。





从市值来看,以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为代表的这类高价值的项目贡献了加密市值的 80% 以上,可以说加密市场总体上是健康的。加密世界从无人问津到市值曾经超越过苹果,再到如今开始被主流金融市场认可,按这样的发展趋势,其很有可能在未来十年左右逐步超越黄金,甚至房地产。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崛起、非同质化代币(NFT)的流行、数字身份(DID)和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出现,监管逐步落实,法律地位逐渐被认可,种种现象共同表明:加密世界的「无尽未来」正在加速展开。



从项目数量来看,加密市场上的数万种加密货币中(算上 meme 将超过数十万种),可能只有上百个项目最终是具有价值的,绝大部分仍以「搞钱」为主。它们像一个个「开放的赌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参加。这种新式赌场是「开放演化」的,项目方抓住投机者人性中的贪婪,不断通过技术升级来更新赌场玩法,制造出无穷无尽、花样繁多的新式赌局,源源不断地吸引一批又一批投机者投入「筹码」,资源的流入进一步推动了技术和商业的创新,「赌场生态」便在这一次次循环之中开放演化。



从恶性事件来看,在监管还未触达的区域,不法分子常利用加密货币来进行洗钱等犯罪行为和毒品、武器等暗网交易,妄图逃避制裁;欺诈、骗局、跑路等恶性金融事件也在加密世界层出不穷;加密去中心化金融平台和钱包也经常沦为黑客攻击的对象。以上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主要原因在于,加密世界中的创新是相对自由和开放的,其生态的演化速度远远超过了监管落实的速度,那些监管还未涉足的「空白区域」,自然成了骗子们的「作恶温床」。同时,加密技术的迭代也需要时间,我们很难在新事物发展初期就打造出「完美」的底层架构,「漏洞」总是在一次次试错中不断修复的,但这也给黑客提供了潜在的攻击机会,难免成为恶行滋生的温床。



三种状态杂糅叠加,绝大多数人想要拆解清楚加密世界的真实面目无疑是困难的。有的人只看到了「无尽未来」,所以盲目崇拜;有的人只看到了「作恶温床」,所以恐惧逃避;有的人只看到了「开放赌场」,所以一心趋利,停止思考加密世界的真正意义。



Chris Dixon 在他的著作,Read Write Own 中指出,区块链网络能够将协议网络的社会益处与企业网络的竞争优势相结合,最终重塑互联网,成为更加开放、民主和创新的「无尽未来」。这本书简洁易懂,值得任何想要更好地了解区块链和 Web3 真正潜力的人来阅读。



但可能由于篇幅的限制,Chris Dixon 只在书中对怀疑论者做出了一些简短的承认,并没有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想要更多人看清加密世界的真实面目,我认为还需要理清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第一,加密世界的本质价值是什么?



Matt Huang 在 Casino on Mars 中指出加密世界是一颗值得建设的新星球,原因在于,它提供了一张白纸,我们有机会建立一个新的产权体系,构建升级后的金融系统和互联网平台。这是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分析,如果从更微观、更第一性原理的角度入手,加密世界的本质价值到底是什么?它和现有世界体系最本质的区别在哪里?保证其蓬勃发展的不变根基和前进动力又来自何处?



第二,为什么 16 年过去了,我们对加密世界的认知仍处于一个撕裂的状态?



新兴技术的诞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质疑和不确定性,不仅仅是因为它重塑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更挑战了我们的认知与价值观。然而对于 iPhone 手机和特斯拉汽车的撕裂认知很快就达成了统一。可到了今天,以比特币为首的加密行业已经取得了不容小觑的进展,为什么还是有大量的正负面争议叠加在一起?为什么大众对加密世界的认知依然充满混乱与冲突,为什么仍有很多人看不到加密世界的美好未来?



第三,为什么加密世界的作恶如此泛滥且持久?



为什么加密世界发展十几年了,依然乱象频出、秩序混乱?经常有人将其归结于「任何新兴金融市场的出现都会伴随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这其中存在一个十分矛盾的点,我将其称之为「加密悖论」:加密世界的初心本是希望借助区块链技术和去中心化理念构建从「不要作恶」到「不能作恶」的新体系,如今却陷入了「作恶泛滥」的荒谬困境。这不禁让人疑惑,如今加密世界的作恶是否存在某种特殊性?



第四,如何实现加密世界的初心,维护好安全且道德的发展环境?



加密世界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秩序还在逐步建立中,新进者贸然闯入,很容易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当现有的基础设施不能很好地支持加密世界实现去中心化的初心时,是否能够协同传统监管机构和社区大众设立一套机制,可以自发性监测并压缩作恶空间,构筑起加密世界的「免疫系统」,全方位净化加密世界发展环境?同时,是否也可以让身陷其中的普通人获得全局视角,更好地看清加密世界发展的全貌?





然而,这些问题不是通过几篇文章就能交代清楚的。



自 2016 年接触比特币和以太坊起,我亲历了加密市场 2 轮浩大的牛熊转换,期间更是见证了成百上千个加密项目的生死跌宕。有的项目可以跨越周期,到今天依然稳稳地撑起一方天地;有的项目在牛市叱咤风云,但转瞬间就在熊市分崩离析;有的项目干脆直接打着 Web3 和去中心化的幌子,干着旁氏和诈骗的勾当。当摘下「加密」和「去中心化」所赋予的光环、关掉美颜、关掉滤镜,每个项目的真实面目究竟是什么?加密创业?加密生意?还是加密搞钱?过往的种种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加密世界的危险且迷人的复杂性与混沌性,以及在现阶段深入理解和合力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我一直以来想写一本书,去汇聚那些被大量信息淹没的、理性而深刻的前沿洞见,去探索共性问题背后的底层规律,尝试以一套较为科学严谨成体系的逻辑框架将已有的智慧串起。我打算将这本书命名为《协议革命与 DigiLaw 工程》,不单单从认知上以更第一性原理的视角去理解上述问题,还想梳理出一套系统全面的实践方法论,希望能够减少参与者盲目无章式的探索,降低不必要的试错成本。



想写这本书,并不代表我的答案就是正确且深刻的,而是在加密世界依然混乱的发展初期,确实需要去做有效的梳理和总结,所以这本书的 1.0 版本暂由我个人带领的中心化小团队来完成。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希望未来它可以成为一个开放交流的社群,大家一起开放讨论、碰撞交流,共创本书的 2.0 版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描述这个领域时,我更倾向于使用「加密 Crypto」一词。因为随着行业的发展,未来几十年构建在区块链上的可能性将远远超过现有的想象空间,「Web3」和「元宇宙」这类热词很有可能会被不断出现的新兴概念替代。今天共识中的「加密世界」通常特指在 Bitcoin 和区块链出现后,基于去中心化公链技术构建起的这个全新数字生态系统,它还包含了未来一些全新的加密技术(如 zk 和同态加密等)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后产生的无限可能性。至少在现阶段来看,我认为命名为「加密世界」还是相对合适的。



这本书将更多聚焦于探索和沉淀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能够帮助参与者穿越牛熊周期的普遍性规律,以应对更长远的问题和挑战。而对于当下正在发生的现象级前沿热点,并不打算过多讨论,因为它们不一定能够经受住时间的检验。本文将作为《协议革命与 DigiLaw 工程》一书的前言,先浅浅交代一下我对上述四个问题的思考概要以及本书的愿景与内容概览。



本书内容力求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广泛想要深入了解加密世界的人群。



对于旁观者和新手而言,本书将通过丰富的案例来深入浅出地介绍加密世界复杂的概念、技术与发展概括,让你以最小的代价迅速获得对加密世界较为客观理性的认知。



对于活跃参与者而言,本书将总结行业过往发展规律以及穿越牛熊的优质项目特征,并提供一个「信任经济」的视角,帮助基于理性分析来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加密项目,而非完全倚靠「运气」和「行业红利」。



对于创新建设者而言,本书重点聚焦在商业模式的探讨、行业的快速扫描以及分享一套面向 DigiLaw 生态系统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工程化的智能解决方法,这些是每一个建设者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对于监管和政策制定者而言,本书旨在提供对加密世界复杂性及其生态快速演化机理的全新理解,希望通过对 DigiLaw 生态系统的剖析,帮助你找到监管范围的边界,从而制定出更加全面且长期有效的政策,共同打造一个健康、公平、透明和创新的数字自然环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m.ylfx.com/qukuailian/1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