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红星新闻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金融借贷纠纷调解工作典型案例。
其中,北京通过“互联网+”拓宽解纷渠道的案例中提到,北京建成全国首个行业区块链,金融机构通过平台开展区块链存证24万余笔,开展调解6万多件,调解成功率达68.9%,平均调解时长仅约32小时。
据悉,北京辖内共有7家信用卡中心,信用卡纠纷量大、投诉占比高,约占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简称北京金融监管局)接收银行业年投诉总量的大部分,纠纷整体呈现小额、批量、同质的特征。▲资料图
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指导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建立银行业保险业纠纷多元化解平台。通过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纷、探索建立失联修复机制、设置专线接入解纷平台、建成全国首个行业区块链等“互联网+”模式拓宽解纷渠道,减轻消费者负担。
在案例中提到,通过指导在京金融机构合力共建全国首个行业联盟链(京融链),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授时中心搭建安全隔离数据鉴证体系,实现授时和守时同态可信,保障多元解纷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金融机构通过平台开展区块链存证24万余笔,开展调解6万多件,调解成功率达68.9%,平均调解时长仅约32小时。
除此之外,北京金融监管局还与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调解组织、金融机构密切协作,及时梳理解决多元解纷堵点难点,不断畅通解纷渠道,建立“先行调解+司法确认”模式。这一模式有效遏制投诉量增长趋势,试点机构逾期、催收投诉占比呈下降趋势;改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实现信用卡分期履约率超80%,较协商方式提升20个以上百分点;节约司法成本,经试点机构核算,通过行业调解组织共完成司法确认6800余件,实现回款超1.58亿元,节省成本3300余万元。
最高法提到,这批典型案例,一是推动形成调解工作新格局,立足金融借贷纠纷特点规律,激发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化解纠纷内在潜能;二是通过共享案例、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等方式做实法院指导调解业务职能;三是打造调解特色品牌、数字化解纷平台,依靠品牌模式、科技赋能撬动社会治理“大效应”;四是做深专业性行业性调解,促推金融借贷纠纷诉讼减量。
红星新闻记者 祁彪 刘亚洲 北京报道
编辑 张寻 责编 邓旆光
来源:新浪
作者:新浪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m.ylfx.com/qukuailian/3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