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区块链

专家:实数融合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日前举行的“2025中国信通院深度观察报告会”上,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新”源自技术创新突破。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本身即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而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更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

  辛勇飞认为,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全球领先,正加速向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将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承载数据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支撑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为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夯石筑基。

  我国数字产品门类齐全、配套完备,且创新活力强劲。5G、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能力位居全球前列,5G基站、光接入设备等重点整机设备竞争力全球领先。辛勇飞说:“特别是,通信、计算、智能等关键领域数字产品呈现系统突破、融合创新的发展态势,6G、大模型、低空经济、元宇宙等领域前沿技术创新布局不断强化,数字新领域新赛道的持续涌现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

  数字技术应用于实体经济,通过引入数据要素、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将激发实体经济创新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进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将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和主阵地。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为新质生产力打造重要载体。” 辛勇飞认为,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带来的制造变革、研发变革、组织变革,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持续拓展信息化、数字化的深度,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促进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物资流的高效畅通,打破产业链环节、地域之间的限制和壁垒,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水平,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形态不断涌现,引领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实数深度融合通过推动实体经济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辛勇飞分析,从绝对规模来看,2023年,我国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约为11%、25%和46%,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持续深入。从相对规模来看,2023年,我国一、二、三产数字经济渗透率同比分别提升0.32、1.03和0.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增幅首次超过第三产业,一产稳步推进、二产加速渗透、三产纵深拓展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

  辛勇飞表示,从技术层面看,我国新质生产力持续追赶,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集成电路装备、材料的国产化快速推进,人工智能创新活跃,国产大模型累计用户已超过两亿人。前沿技术加快研发布局与应用探索。如,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发性能指标不断提升,量子纠错实验验证取得突破,应用探索广泛开展。数字技术开源共享生态逐步建立。主要国际社区项目中超过20%的开源项目来自中国,贡献度跃居世界第二。

  从产业层面看,新质生产力加速升级,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载体。传统产业稳步转型。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成万余家省级智能工厂,13家中国企业新入选全球“灯塔工厂”,中国“灯塔工厂”总数已达72家,占全球42%。新兴产业发展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数突破200万家,新材料、机器人等一批新兴行业快速成长,“新三样”产品增势迅猛。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机、脑机接口、6G等加速创新发展。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我国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等百余种材料产量居世界首位,高端电容器等产业链断点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重大装备、重要基础零部件、新材料等关键领域产业链建设走深走实。(经济日报记者黄鑫李芃达)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来源:东方财富网

作者:中国经济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m.ylfx.com/qukuailian/3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