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商讯

“重生”的地摊火锅,还能吃出松弛感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螺旋实验室(ID:spiral_lab),作者:安晓,编辑:坚果,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难得的周末双休,徐瑶打算约上两三个好友外出聚一顿,选餐厅的时候却犯了难。连锁火锅四个人至少也得吃个三四百,一天工资直接白搭。韩式烤肉来来回回那几道肉,怎么看都没新意。川菜湘菜平常吃得太多,总想尝点不一样的。

下滑美团推荐页面,家附近的“地摊火锅”还是头回见。怀旧风的餐厅头像、人均不到50的亲民价格、高达4.9的口碑评价,这性价比确实够吸引人。

徐瑶二话不说,立刻选定这家地摊火锅。夜市喧嚣,人声鼎沸,顾客们正大口大口灌着啤酒,有说有笑地捞起锅中的肥牛、虾滑,牛油锅底的香气直冲鼻腔,热辣滚烫地沸腾着。

店内被装修成上世纪装修风,经典水泥墙配红色大字和绿色门窗,遵循“红配绿”的布置法则,以为下一秒就能推门回到八十年代,自然而然给人一种平价感。

事实证明,物价也的确回到了八十年代。同行朋友都属于无辣不欢的类型,她先去前台点了个麻辣锅底,一大锅居然只收19。选好口味后,又喊朋友拿上铁盘挑挑菜,荤菜有牛羊肉、鸡肉、猪肉、午餐肉、丸子、滑类,素菜就是茼蒿、生菜、香菇、豆腐之类,分别用黑红白三种不同颜色的小碗盛好,分门别类摆在冷藏柜供顾客挑选。

图片

依旧是熟悉的配方,却让人有种“不拿白不拿,不拿就是亏”的“捡漏感”:单价像印度种姓制一样被泾渭分明地划出三个档次:白碗3元,红碗6元,黑碗9元。另外,料碗自己调,售价每碗5元。徐瑶终于可以放肆吃肉,不看颜色猛拿。毕竟这里十盘肉才抵得上海底捞半份,怎么吃也吃不成“黑海”。

选好后,徐瑶端着盘子去称重,前台记好桌号和金额,再直接端着又回到位置上。不得不说,地摊火锅的动线设计像密室逃脱一样恰到好处——下一关卡开启,锅底半开,倒入配菜,不过几分钟就可开吃,自然也带来了麦当劳、肯德基等等快餐用尽一切策略追求的翻台率。

如果想喝酒,冰柜里有冻啤酒,3元、5元、10元都有,丰俭由人,很多大汉往往吃到酣处,脱去上衣,光着膀子吃喝,喧哗声同汤底一般鼎沸,氛围极好。

当几罐冰啤酒与几筷牛肉下肚,服务员适时赶来,介绍起“好评送9.9配菜”的活动,她开始明白美团5.0口碑的原因。酒过三巡,在“一碗菜最多也只要九块”的消费刺激下,一行人越拿越多,最后居然硬生生吃出几百。

吃到后面,小料台上的葱姜蒜调料全部清空,催促几次也没有服务员来补,只能就着食材和锅底本味下咽。

回到家,那种辣到火热的感觉依然存在,只是多了些顾虑:这样的地摊火锅真的实惠吗?这里的好评真实存在吗?

01地摊火锅“重生记”

地摊火锅正以“门店轻、性价比高”的方式与怀旧风的情感输出,表达着亲民又低门槛的价值感,成为新晋排队王。在高端火锅品牌还在卷谁家服务更好,谁家环境更优雅的时候,“老破小”火锅不走寻常路,主打一个睡衣出街的松弛感。

在很多人眼中,地摊火锅是相当新奇的产物,足以让人产生共鸣感的装修与高接受度的火锅餐品相结合,颇有种“小红书情绪化带货”的风格。

其实,地摊火锅也有着自己完整的发源史。如今打开美团搜索“地摊火锅”,几百个搜索结果跳出来,从“贵州地摊火锅”到“柳州牛肉牛杂火锅”再到“重庆老火锅”,一时众说纷纭。

但据官方信息公示,它最初源于贵州贞丰县,是刨汤和豆豉火锅的结合体,一个煤炉,一口锅,几张木凳子就成,是价格更为低廉的路边市井小火锅。

2019年,全国各地霎时间涌现出大量的地摊火锅,凭着“口味鲜香、形式新奇、价格低廉”这一新生餐饮形式迅速抓住了消费者。很多老板以为掌握了新的财富密码,结果却很快被消费者遗弃。

所以,地摊火锅一直都存在,只是在新的消费需求下,这一固有品类被重新唤起。地摊意味着价格接地气,火锅又把顾客心智上的产品力拉升。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品类较为契合当下人“想省钱,又想吃点不同”的消费心理。

人均三四十的客单价,触发了顾客平价的心理账户,吃一餐地摊火锅的客单,跟点一顿不错的外卖价格相当,无论性价比、心价比都值得一试。再者30+免费涮菜,成为影响顾客决策的利器,几项流程下来,很多人都会对地摊火锅产生超值的感受。

从多家地摊火锅来看,很多门店要么位于社区,要么位于城郊地带,均需要具备一定的外摆条件,找适合品类的铺子成为关键。有的则是将门店打造成具备地摊、烟火气的氛围感。甚至这一品类很难出现在社区以外的地方,不然就有很强的违和感。

六年前遭遇倒闭循环,还是产品、体验和性价比三要素没做好。

一是原料变样、菜品变样、口味变样,地摊火锅为了适应不同地区饮食习惯,有些把猪肥膘变成色拉油、灵魂配料“豆豉”换成了火锅料,甚至还有加五香粉调味的。就跟串串香、铁锅炖传着传着全都变成麻辣烫一样,地摊火锅也在传播中逐渐“麻辣烫化”。

二是价格“天翻地覆”,炒制锅底的猪肉价格翻倍卖不说,菜品的价格和普通火锅好像也没啥差别,再加上比如锅底、餐位等各种费用和吃普通火锅不相上下。

三是不少店铺选址都在商圈或商场核心,但恰恰相反,这是开地摊火锅最致命的错误。广场里虽然人流旺,租金贵又是必然,产品价格同时会提高,但别忘了地摊火锅吃的就是低价、接地气的味道。

如此一来,地摊火锅不再地摊,自然只能在好奇感浪潮褪去过后流于俗套,成为下一个“泡面小食堂”和“热奶宝”,沉默在年轻人的创业史、营销人的经验经里。

六年后地摊火锅卷土重来,借由小红书等生活种草平台再次突围。叠加怀旧地摊风、美女老板娘、底料现炒、自助选菜等元素,地摊火锅界“头部顶流”七七地摊火锅曾靠大量账号矩阵成短视频爆款。

图片

在他们的镜头里,身着小碎花围裙,长相甜美的老板娘正在现炒底料。加热铁锅,放入猪肉炼油,再加入猪肉、排骨、剁椒、腊八豆等食材,翻炒爆香后兑入水,以近景、特写与高饱和度色调共造视觉冲击感。在这样的量产作品铺垫下,百万级IP“七七老板娘”成功孵化,多篇探店笔记上了热门。

热度带来了店铺扩张与顾客盈门。据相关媒体统计,七七地摊火锅开业1个月后,抖音粉丝即超60万;不到3个月,全网相关话题播放量超7亿,长期霸占抖音美食人气榜第一名。高峰时期,长沙七七地摊火锅一家仅15张桌子的门店,每天要接待160多桌客人。

走红后,七七地摊火锅幕后的操盘团队也浮出水面,创始人均为90后,团队深谙互联网营销。有这么个以小博大、热度为王的成功案例在前,不少创业人将地摊火锅捧上神坛,“人人都能做、坚持就发财”“裸辞摆摊日记,一天3000+”的笔记比比皆是。

而在小红书“地摊火锅”话题内,一半是追求极致性价比的探店人,一半是追求极致高毛利率的创业人,不约而同盯上地摊火锅这块肥肉,人人要分一杯羹。

02餐饮人的“巷战”

地摊火锅火了,别管是套餐收费还是按位收费,别管小料自不自助,火的是一种松弛感,一种自降身价的低门槛。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市场,当大牌瞄上了小摊,地摊风从小县城刮到大都市也在意料之中。

上海大众点评搜索“地摊火锅”,显示有960家相关商户。人均80元+的张小胜地摊火锅已经在上海开出4家门店。大众点评定位北京、深圳,显示分别有595家、675家地摊火锅,其中不乏人均40-50元的火锅店。

图片

上海地摊火锅店主杨凡表示,“上海的租金和物价是贵,但是地摊火锅要不了什么投入,可以把价格打下来。像冰箱、桌椅帐篷这些其实很便宜,物料也要不了多少钱,出个人工成本就能开得起来。”

投入少、体量轻,人气旺,不少资本也在瞄准地摊火锅市场,带着大店与连锁品牌进军这一品类,在烟火气元素之上叠加新鲜感。

去年夏末秋初,海底捞在山东、上海、太原等地的夜市中接连支起了小摊,售卖现炸酥肉、茴香小油条、毛血旺等,售价在9.9元到18元不等。在山东青岛李村乐客城夜市支起的小摊,更是一举登上微博话题榜,被不少网友调侃为“微缩版海底捞”。

地摊经济,这个词从前年疫情后开始频繁在餐饮行业被提及,到今年,“地摊”这个不起眼的街头小生意,已经真正火成餐饮顶流了。

一方面,是政策不断在摇旗呐喊。

2023年1月30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印发《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其中特别提到,北京将制定商圈外摆经营管理规则,在重点商圈组织开展外摆试点。

而深圳、上海、广州、无锡等城市都陆续放开了“地摊”相关的管理制度,从顶层设计面鼓励摆地摊。

另一方面,消费环境也造就了地摊崛起。

以淄博烧烤的爆火为分界线,再到甘肃天水麻辣烫,大家对美食的印象不再是“居庙堂之高”,而是更触手可及更普适。逛个夜市、花上10来块钱就能吃到现做现炒的奶茶、小吃,“不是商场大牌吃不起,而是地摊美食更有性价比”。

在大牌的带动下,地摊火锅行业也在逐渐规范化、有序化,在打价格战的同时尽可能追求食材新鲜度、服务水平和店铺环境的优化。

地摊火锅老板小陈感叹:“地摊火锅现在太卷了,人人都可以来做,本质上就是行业转向追求极致性价比了。之前大家默认卷服务不卷价格,现在为了卷价格就要牺牲质量,大品牌一入局,我们个体户就很难生存,不光要找特色,还要想办法降本增效,但是确确实实也遏制住了忽视服务质量的恶性势头。”

大众消费者目前对于地摊美食的认知,依然是与相对低端、廉价、不卫生等形容词挂钩,而大牌餐饮下场摆摊,被很多消费者认为是把战场从以往相对高端、连锁化的场景拉到凡间,容易消耗品牌多年经营留下的品质感、品牌力。

但总体而言,从年轻人到大牌,人人瞄准摊市场,通过摆地摊,餐饮创业者有了更多入局可能与试错成本,大牌餐饮有了更快捷、更轻便地探索下沉市场的机会,也多了一些与不同圈层消费者一线交互的机会。

03消费下行的“紧急出口”

这两年,餐饮卷得凶,钱卷没了,人也卷没了,但数据还在往前跑。

有人风生水起。小红书上,某家地摊火锅老板正在沾沾自喜自己的开店战绩——开业两个月挤进当地火锅团购TOP3。还有一家重庆地摊火锅老板,表示自己在2023年集中开出了一百多家新店,赶上了好时候。

但失败者并不是少数。有人均29.9元的半自助地摊火锅,开了半年贴出了“旺铺转让”。老板在笔记里自我剖析:“人均29.9元的定位,决定了大多消费者是奔着‘扶墙走’而来”;“忙活了半年,分文没挣!”

很多店主为度过3-4月全年最大的淡季,常以低价套餐、团购券、线下活动来吸引客流,而这种低价内卷,又常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坚持几个月后,弹尽粮绝,就会出局。

图片

消费者们也不会口下留情。有小红书网友表示,自己去吃了一次地摊火锅后变成了“大怨种”,“东西不仅不好吃,食物还不新鲜,价格还贵”,看起来一盘价格低,但量很少一份,想吃饱只能多点几盘,几盘下来吃出了一两百块,“宁愿高价在外面吃连锁火锅”。

更有网友从味道、服务等维度总结出避雷帖,表示火锅底料“跟外面七块钱买的差不多”,服务“约等于没有”,店里上菜数目也跟美团的对不上,有点“强买强卖”。

一时间,对地摊火锅给出差评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空留“水军风”、营销痕迹明显的笔记混入其中,一座情感营销大厦从地基开始渐渐坍塌,悄悄失去了其发家致富的舆论阵地。

实体餐饮门店店主则喜闻乐见:“地摊火锅就是个餐饮捷径,跟真正沉淀过的一些菜式品牌还是没法比的。太网红了,就会变成泡沫,总有被戳破的一天。”

不过,地摊火锅还未到生死存亡时,仍有进化空间。要更有品质化、个性化、规整化,同时还要兼备性价比、高颜值等,才有及时自救的可能。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高端火锅,还是处江湖之远的地摊火锅,都该有一种悠闲的、松弛的、舒适的消费气质,才能让消费者放下隔阂,让店主放下无止无休的卷,彼此多一点真诚,少一点性价比背后的欺瞒与对垒。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m.ylfx.com/shangxun/1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