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商讯

经济学家屈宏斌:科技创新是中国突破技术围堵的必由之路

鉴于科技创新对引领科技进步和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意义,创业邦首次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马旭飞教授团队)推出“紫荆花创科大奖”系列评选活动,主要包含“2024年香港创投机构”、“2024年香港投资价值创科企业”和“2024年港股创科上市公司”三个奖项。聚焦于在香港注册,投资过香港企业的投资机构,以及商业潜力巨大、发展势头强劲的具有香港基因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11月7日,“2024香港紫荆花科创论坛暨颁奖典礼”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会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前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作了以“科技创新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的演讲。

屈宏斌表示,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也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尽管地缘政治变化对经济构成了不小的挑战,但中国拥有的工程师红利、庞大市场规模、完备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等优势将是突破技术围堵的关键因素,并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图片1.png以下基于演讲内容,经创业邦整理后发布。

科技创新与中国经济转型的关系

科技创新跟经济转型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觉得实际上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国从政策的角度、从宏观的角度,尤其最近几年,特别强调要科技创新。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经过40年的发展,到了目前这个阶段,科技创新已经不是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一个选项、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

为什么这么说?背后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从二战以后,过去八十多年的时间里面,包括中国在内,全球有一百多个中低收入的经济体或者国家,这些国家分成不同的小组,有一组是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成功实现了两次跨越式的发展,从低收入首先跨越到中等收入,然后再接再厉,实现第二次的跨越。这其中还有另外一组,他们发展到了上世纪80年代,但是仍然处于中低收入的水平,也就是说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期间有一个重大的区别,这些高收入国家有一个特点,无论是在研发的投入,还是人才的投入方面,或者发明专利上面,明显是多于中低收入国家。这个含义很清楚,中国发展到今天,过去40年就干了一件事,从全球最贫穷的人口最多的、收入最低的国家,发展到了中等收入水平。

中国如果说未来还要继续往前发展,那面临的任务就是能不能实现二次跨越,从中等收入挤入所谓的高收入最低门槛。按照成功经验,就必须做一些科技研发,否则这个门槛是跨不过去的。所以说产业升级就是科技创新,是一个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美地缘政治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现在中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又面临了地缘政治的新形势。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体量太小,美国无意干涉。但中国不一样,拥有14亿人口,对美国所谓的世界霸权地位造成了实质性的威胁。所以,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很多中美之间的大国博弈。

那么大国博弈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科技。美国是全球科技第一梯队,认为中国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对美国的核心利益造成威胁,当然就会采取一些围堵,限制出口的名单越来越长。那中国怎么办?只有两种选项,一个是不发展,最终倒退,另一个是自己去做科技研发。例如现在的芯片,本土厂商都在研究国产替代。

第三点,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是面临向内需转型,因为外部环境越来越困难。未来的内需要寻找更多新的增长动能。其中一个就是搞高端的产业科技,在未来给中国经济续命,用新的增长动能来去替代传统的增长。所以这三个方面能说明,中国经济做科技创新本质上是形势所迫。

中国科技发展的四大优势

中国能不能顺利开展科技创新?由于美国在各领域加大力度打压,所以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同样地,中国科技的发展在过去40年靠中低端去搞价格竞争,是粗放型的,把价格压低抢市场。种发展模式到了下一步,就要靠科技竞争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含量,争取市场份额。听起来要难得多,但是中国至少有四个优势,可以帮助科技方面的进展。

第一个优势就是工程师红利。现在大家可能听得比较多的,媒体上讨论过的就是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人口已经见顶,连总人口都开始零增长,现在民众焦虑的的确是事实。

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中国是告别了人口数量红利,又迎来了一个工程师红利。简单地说,过去40年的中国,新增的劳动力市场上,每年1000万的农民工大部分都是初高中毕业,从农村迁移到沿海一带,然后劳动力跟现代资本和技术管理结合,把中国从农业大国转换成世界工厂。如果对中国发展模式做一次简单粗暴地总结,那么在发展中农民工的贡献是最大的。

未来我们要面临的是每年农民工增量只有两三百万,下降幅度是惊人的。但是,每年会新增1000万大学毕业生,可能会有一半都是主攻理工科的新一代工程师。这个数量是非常巨大的优势和规模效益。一个企业要做创新,不管大小或者内资外资,只要在中国大陆,在这四五百万里面总能找到适合的那群人。反过来,如果供给规模只有两三万或者说更少,那就没有土壤。中国这个优势是独一无二的。华为和比亚迪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充分利用了工程师红利,成就了规模效益。

第二个优势是市场规模,这个优势已经非常显著,无须赘言。

第三个优势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内地四五线城市的基建水平,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中等城市,有些接近甚至超过一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基建水平。基建这种公共设施对未来大力发展的高附加值行业,是非常好的加分项。

第四个优势就是政策支持。政策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就是说在中国内地搞科技创新风险最小,受到政策的负面影响冲击是最小的。大家知道互联网、教培、房地产、金融都受到冲击或者打压,都担心以后应该做什么,钱投进去了,又会担心政策风向的突然转变。但是搞硬科技,代表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各行各业从上到下都会支持。

还有一点需要提及。中国的新生代消费者有强烈去尝试和接触新产品的意愿,比如说新能源车,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不仅靠国家补贴,更多是踏中了消费者的心理。所以综合下来,中国科技创新有了四个方面的优势,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有货真价实的技术,这个市场未来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m.ylfx.com/shangxun/2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