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商讯

2025年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管理职员和教师以外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公告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从陕北公学时期至今,中国人民大学涌现出一大批以吴玉章、成仿吾、卫兴华、高铭暄等为代表的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家,培养了39万余名高水平建设者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新中国的经济学、法学、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诸多学科由中国人民大学首先创立并走向全国,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创办新型高等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典范和缩影,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他勉励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一、教育高地,事业热土

(一)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中国人民大学自诞生以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致力于研究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加快构建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精神,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大力实施学校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弘扬“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精神品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二)坚持独树一帜,构建学术高地

中国人民大学以“独树一帜的人文社会科学”为学科整体建设目标,致力于构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卓越的人文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新质的理工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学科布局。目前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在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获评A类学科的总数共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政治学、哲学获评A,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获评A-,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价中,学校14个一流学科表现优异,继续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得益于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学校已经成为各类人才竞相汇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学术高地。卫兴华教授和高铭暄教授首批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学校有22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47人入选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共有141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5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71人入选国家重大青年人才工程。

(三)重视队伍建设,服务人才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中国人民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扎实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大力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培养造就“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全方位为教育工作队伍增势赋能,奋力打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坚持系统谋划、丰富赛道、鼓励竞争、尊重贡献、整体提升,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核心,以构建理念先进、评价科学、程序严密、具有鲜明人大特色和良好示范效应的人才评价体系为抓手,着力打造高素质管理职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职务、职称、职级“三职并行”评价体系,完善管理职员职务职级制度,拓宽干部成长路径,畅通晋升渠道,持续推进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制度改革,打造多元化可选择发展赛道,激发队伍创新活力;强化考核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优化教职工收入分配机制;稳定和创新幼儿园、中小学教育资源供给,充分关切教职工子女基础教育需求,努力提升每一位教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招贤纳士,虚席以待

为培养和打造政治过硬、素质精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管理与服务队伍,现就我校管理职员和教师以外专业技术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宜公布如下:

(一)招聘范围与报名条件

本次招聘面向2025年应届毕业生(含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不含定向生、委培生)和具有工作经验的非应届毕业生开展。

应聘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素质好,管理职员岗位应聘人员的政治面貌一般为中共党员(含中共预备党员)。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热爱教育事业,身心健康;

3.具有与岗位相匹配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具备履行相应岗位职责的能力,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图书资料、编辑出版和医疗卫生岗位应聘人员须具有博士学位;

5.与我校在职在编教职工或其配偶不存在近亲属关系,且不是我校在职在编教职工近亲属的配偶;

6.应届毕业生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硕士毕业生不超过30周岁(199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博士毕业生不超过35周岁(199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且年龄符合上级部门当年毕业生落户政策;

(2)取得国家英语六级考试425分以上成绩,或提供相当水平的外语成绩证明(经学校指定的外语专家审核确认);

7.非应届毕业生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对于2025年博士后出站人员,应当符合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申请办理在京落户的有关要求);

(2)一般应具有相应专业领域高级职称;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8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具有相应专业领域正高级职称的应聘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3周岁(1982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8.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得应聘:

(1)曾受过刑事处罚的,被开除党籍、公职的;

(2)在各级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纪行为(仍在禁考期)的;

(3)曾有学术不端等不良行为的;

(4)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聘用后构成回避关系的;

(5)存在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他情形的。

(二)招聘岗位及具体要求

学校将按大类岗位统一组织开展招聘,再根据工作需要,将新录用人员统一分配至有关二级单位工作。

管理职员岗位包括:学生工作岗位和综合管理岗位(从事党务、教务、科研、人事、外事、综合事务等工作)。

教师以外专业技术岗位包括:图书资料、编辑出版、会计(经济、统计、审计)、工程、实验、学术运营、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岗位。

其中,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聘的岗位为学生工作、综合管理等管理职员岗位和图书资料、编辑出版、会计(经济、统计、审计)、工程、实验等专业技术岗位;面向非应届毕业生招聘的岗位为综合管理岗位(战略型管理人才)和图书资料、编辑出版、医疗卫生、工程、实验等专业技术岗位。

招聘岗位需求信息详见附件1、2、3。

(三)招聘程序

1.网上报名。我校将于2024年12月12日开通网络招聘系统(校外人员访问时间为每日8:00―22:00),应聘人员请于12月18日24:00前登录系统进行网上报名(网址:详细请见报名信息)。应聘人员应签署诚信承诺书,承诺报名所填写和提供的个人信息完整、真实、有效,如有不实,由此造成的取消报考资格等后果由个人承担。

2.资格审查。学校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通过者方可进入后续环节。资格审查贯穿公开招聘全过程,在招聘各环节发现应聘人员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将即时终止其应聘进程。请应聘人员务必确认本人条件符合岗位要求。

3.学校统一组织考试考核。学校通过笔试、面试、岗位实习等多种形式对应聘人员进行考试考核,并安排体检和考察,择优录用。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4.确定拟录用人选和候补人选。学校按程序审议决定拟录用人选和候补人选,并进行公示。公示结束无异议后,按相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

(四)福利保障

本次招聘岗位均为学校正式事业编制岗位,提供国内同等岗位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薪酬,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学龄前及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可按规定就读中国人民大学幼儿园、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

(五)特别提醒

1.请应聘人员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人才招聘网”、中国人民大学人事处网站、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人员招聘”等平台,保持通讯畅通,及时登录招聘系统查询申请状态。

2.为确保应聘报名顺利、成功,请应聘人员务必在报名前认真阅读《2025年度管理职员和教师以外专业技术岗位应聘操作指南》(见附件4),报名时注意页面提示内容。

3.应聘人员提交的报名材料及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对于伪造、涂改证件、证明等报名材料,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的,在考试体检考察过程中作弊的,或者有其他违反公开招聘纪律行为的,将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4.本次招聘考试不指定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开展考试辅导培训,敬请广大应聘人员提高警惕,避免被误导干扰,切勿上当受骗。

5.联系方式

政策咨询:张老师、李老师,010-62511158。

咨询时间:工作日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00。

技术支持:孙老师,17600272907;丁老师,17863522940。

联系邮箱:ruczhaopin@163.com。

附件:

1.2025年度管理职员和教师以外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岗位需求信息一览表(应届毕业生).xls

2.2025年度教师以外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岗位需求信息一览表(非应届毕业生).xls

3.2025年度战略型管理人才岗位招聘需求信息一览表(非应届毕业生).xls

4.2025年度管理职员和教师以外专业技术岗位应聘操作指南.pdf

中国人民大学人事处

2024年12月10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m.ylfx.com/shangxun/28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