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格隆汇APP(ID:hkguruclub),作者:远禾,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最近一段时间,商务部密集部署提振消费政策,为消费板块带来重大利好,财政部也重申,明年将增加财政支出,大力提振消费,以支持经济增长。
在此背景下,消费板块再次受到关注,中百集团走出20天12板,一众消费企业股价也得到提振。
然而,却仍有一些公司股价表现欠佳,没有赶上这一波浪潮,比如在港股曾经市值一度超过700亿港元的滔搏(06110.HK)。
作为阿迪和耐克在国内最大的合作经销商,曾经的滔搏跟着如日中天的耐克、阿迪,可谓是风光无两。
然而,当耐克阿迪逐渐褪去光环,以及年轻人转而支持国产品牌和小众品牌等一系列原因,滔搏也受到不小的影响。
数据显示,2020年,滔搏的门店数量达到历史巅峰8395家,而到了2024,这一数字已经缩水至5813家。
四年之内,滔搏闭店超过2500家。
滔搏的股价也从2021年一度涨至12港元/股的价格一路下跌,至今已不超过3港元/股。
01
滔搏,一度是国内最为成功的运动品牌零售商之一。
但在拥有滔搏这个名字之前,滔搏只是百丽国际的体育事业部。
尽管尚未独立,但在百丽国际的名头之下,彼时的滔搏已经成为国内运动零售市场的领头羊之一。
2002年左右,百丽国际才将体育事业部正式取名为滔博运动。在此之后,滔搏也成为了百丽国际对外最鲜明的名片。
2004年,滔博成为耐克在中国最大的经销商。同年,阿迪也决定和滔博合作。
最开始,耐克和阿迪更希望在国内找到类似于美国经销商集合店模式的合作伙伴,可惜这种模式在国内水土不服,难以推广。因此,耐克和阿迪接连找到滔搏。
这既成就了耐克和阿迪,同样,也成就了滔搏。
这一合作不仅让滔搏迅速崛起,成为国内最大的运动鞋服零售商之一,也让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
2012年,滔博成为了阿迪全球最大的进口商。
2017年,高瓴资本联合鼎晖投资,以531亿港元完成了对百丽国际的私有化收购。
百丽国际退场,滔搏运动登台。
2019年,滔搏被百丽国际分拆并独立,同年便在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突破700亿港元。
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与其说是在投资滔搏,倒不如说是在投资耐克。
大家看好彼时的滔搏,正是因为彼时的耐克和阿迪都如日中天。
2018年,耐克大中华区营业收入突破50亿美元,连续18个季度双位数增长,成为耐克全球第二大单一市场。
也是在这一年,滔博营收达到382亿港元,同比增长23%,归母净利润达25.8亿港元,同比暴涨53%。
此后,尽管滔搏营收有所起伏,但净利润一直保持增长,一直到2021年。
2021年,耐克阿迪接连表达对于新疆棉的立场,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尽管都说互联网没有记忆,但叠加上口罩影响,这一年,耐克和阿迪大中华区业绩增长态势被打断。
2021年,耐克大中华区的营收下降了9%,阿迪大中华区业绩也仅增长3%,成为增幅最小的区域,拖累了整体增长。
也是从此开始,滔搏的业绩也随之走起了下坡路。
2021年,滔搏营收为393亿港元,同比下降11.5%,净利润为30亿港元,同比下降30.18%。
2022年,滔搏营收同比下降15%至305亿港元,净利润也下降24.9%至20.73亿港元。
而在2023年随着耐克和阿迪中国市场业绩复苏,耐克大中华区营收达74亿美元,同比增长3%,阿迪大中华区业绩也重回增长,滔搏也迎来了短暂回暖。
2023年滔博的营收达319亿港元,同比增长6.93%,而归母净利润则达到24.38亿港元,同比增长20.49%。
目前,耐克和阿迪仍旧是滔搏的“金主”,且相当程度上影响到滔搏的业绩。财报显示,直到2023年,耐克阿迪产品的收入仍然占了滔博总收入的85.8%。
但滔搏并非只是依附于耐克阿迪的“菟丝花”,现在的滔搏,正在逐渐减少对于耐克和阿迪的依赖。
02
尽管耐克和滔搏一直深度绑定,但过去几年,耐克等品牌逐渐加重自营渠道,对于滔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对于耐克而言,滔搏的销售额终究不是自己的业绩,对于滔搏等经销商而言,耐克的自营渠道,也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随着耐克新CEO上任,公司逐渐调转方向,甚至将滔搏作为重要合作伙伴在大会上提出,滔搏和耐克的合作或许也会随之加深。
但现在的滔搏,已经正在逐渐走向其他品牌。
例如,滔搏已经与HOKA和凯乐石等户外品牌达成了合作,并成为了加拿大高端越野跑品牌Norda在中国市场的独家运营伙伴。
当滔搏的品牌合作矩阵逐渐拓宽,耐克和阿迪对于滔搏的影响也会逐渐缩小。
然而,哪怕排除耐克和阿迪带来的影响,滔搏的运营也并非完美无瑕。
过往几年间,超过8000家的门店导致滔搏门店运营效率下降,低效门店和尾部店铺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却未能带来足够的营收。
2018年开始,滔搏门店呈爆发式增长,营业成本也逐年增长,随着2021年后,滔搏逐渐关店,营业成本也随之下降。
除了门店运营,库存管理也是滔搏的运营痛点之一。
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滔搏在库存管理上难以做到精准预测和有效控制,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减值拨备压力增大,近几年来,滔搏的存货周转天数不断拉长,2023年一度增长至147天。
今年第三季度,滔搏的折扣水平较上季有所扩大,这不仅来自于产品销量的下滑,也很大程度反映了滔搏面临的库存管理压力。
但放眼整个鞋服运动行业,滔搏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孤例。
横向对比来看,滔搏的运营表现并不算差。同为鞋类产品零售商及经销商的宝胜国际,情况也并不乐观。
2024年上半年,宝胜国际营收同比下降8.77%至110.68亿港元。而过去几年,宝胜国际的营收和净利润均经历了大幅下跌,2022年净利润甚至跌至仅1亿港元。
从运营数据上来看,宝胜国际毛利率在30%左右,而滔搏的毛利率在40%左右。
尽管仍旧低于耐克、阿迪等运动品牌50%甚至超过60%的毛利率,但作为品牌代理商,这个毛利率已经相当不错。
目前,面对业绩下滑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滔搏也已经开始积极寻求转型之路。
一方面,滔搏在门店布局上进行了调整,关闭了一些低效门店和尾部店铺,同时加大了对主力品牌和专业垂类品牌的投入。
另一方面,滔搏也在积极拓展线上渠道,通过小程序、直播电商等方式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连接。
近一段时间以来,线上渠道对滔搏零售业务的贡献持续上升,目前已达到40%。
滔搏,正在开始逐渐走出自己的路。
03
近年来,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运行状况及消费需求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已跃升至4926亿元。
预计到2025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有望攀升至5989亿元。
随着运动鞋服市场的不断增长,运动鞋服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大。
国外品牌和中国品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滔搏这类品牌经销商来说,转型之路仍旧艰难。
一方面,品牌之间的竞争和销售策略的变化都会影响滔搏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也让滔搏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也将是滔搏未来能否成功转型的重要问题。
不过好在,从估值来看,目前滔搏的PE估值已经跌至9倍出头,处于有史以来的较低水平。更让人值得注意的是,其在过去几年都维持了比较好的股东分红,2021-2023财年的股息率达到了9.36%、8.13%,5.88%,2024财年甚至达到13.26%的高位。
对比其近几年的基本盘收益表现,以及2025年全国促消费大政策环境的利好预期,后续继续维持较高股息回报也是值得期待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m.ylfx.com/shangxun/34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