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商讯

为什么“盗笔剧”数据更好,观众却更爱“鬼吹灯”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作者:阿po,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盗墓笔记》最新一部影视化作品《藏海花》在中秋节默默点映了大结局,由于《凡人歌》和《雪迷宫》的“夹击”,该剧整个播出期都显得有些冷清,以至于小说作者兼该剧总监制的南派三叔都忍不住在网上催播放量,向粉丝画饼如果《藏海花》集均播放量上2000万就着手制作《终极笔记》第二部。

图片

根据云合数据显示,《藏海花》在至今30多天的播出周期里,单日集均播放量最高仅1900万,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达到10%的天数屈指可数,想要挤入每日榜单前三更加困难。

站在IP的角度,这个成绩实在难绷。毕竟《盗墓笔记》是“超级IP”,粉丝基础盘非常可观,CP粉非常有战斗力,长尾效应也极佳,并且持续在影视剧、话剧、漫画、线下展、联名授权等多领域发力。

图片AI作图 by 娱乐资本论

站在历史角度,这个成绩又再正常不过了。《盗墓笔记》九年八部改编长剧,口碑参差、剧情混乱、演员主创大开“盲盒”,最后也没诞生一部有足够影响力的爆款。

图片

同为冒险题材头部IP的《鬼吹灯》系列改编剧就不同了,不说创作了16亿票房奇迹的电影《寻龙诀》,从第一部高口碑的《精绝古城》开了个IP系列剧的好头,之后严格按照小说的故事线拍,潘粤明核心的演员阵容和每年一部的播出节奏,很好地培养了大众追剧习惯。

但硬要对比“盗笔剧”和“鬼吹灯剧”的商业价值,你会发现其实“盗笔剧”社媒声量更大商业案例更多,甚至“盗笔剧”豆瓣平均分还更高一筹。

所以问题并非《盗墓笔记》不适合影视化,更多的还是南派三叔作为这个坐拥庞大粉丝群的IP操盘手,究竟是怎么思考的……

“盗笔宇宙”崩坏于版权跌宕?

《盗墓笔记》影视改编的失败,并非简单地指摘单部影视剧拍得不好,而是败在“系列化”上。

小娱曾在“演员不齐、版权分散、狗尾续貂?国产剧困于系列化”一文中提到,成功的系列化可以适当对内容进行延伸,拓展IP影响力,反哺其商业价值的提升。对于《盗墓笔记》这样原著情节量大,需要分多部拍摄的改编剧来说,统一且有节奏地开发是关键。

图片

偏偏九年八部“盗笔剧”,从播出顺序来看,《盗墓笔记》正篇几部剧与前传《沙海》、后传《重启》《藏海花》是穿插播出,演员也是每部换一批主演阵容,这对没有看过小说的观众来说,更像是在看八部独立的影视作品。

没有完整的开发规划可以说是《盗墓笔记》影视化的最大硬伤,这是IP版权早年间的多次变动导致的结果,而一切的源头要从《盗墓笔记》小说尚未完结、南派三叔动念卖IP开始说起。

《盗墓笔记》的小说最早是南派三叔2006年在起点中文网进行连载,至2011年完结共九本。首次影视版权的售出消息是2009年12月,南派三叔的说法是小说经好莱坞编剧协会推荐给了制作过《变形金刚》《夺宝奇兵》等大片的美国派拉蒙影业,有机会被拍成三部曲。

宁财神也在微博上爆料了这一消息,随后转发了网友推荐的名单,由John Cusack饰演吴邪、Ryan Reynolds饰演张起灵、Morgan Freeman饰演三叔、李冰冰饰演阿宁。当时网友看到这样的阵容可能会觉得很神奇,如今看过Netflix版《三体》的观众或许就觉得更容易想象了。

图片

派拉蒙影业买下版权后,直到小说完结都毫无动作,急于尝试影视化的南派三叔又在国内物色买方,于是选中上海承宗文化,在2012年12月5日将《盗墓笔记》影视改编版权打包售出,为期一年

不得不说,比起2013年才红火起来的“影视IP热”,南派三叔的商业嗅觉还是非常敏锐的。只可惜,上海承宗文化又一次“放鸽子”了,版权售出一年零三个月后,因为项目毫无动静,南派三叔才察觉这家公司只是投资公司,没有拍摄资质。

吃了“影视小白”的亏,南派三叔再次物色买方,就特别选择了已有爆款《宫锁心玉》和杨洋、李易峰等初代流量艺人的公司欢瑞世纪。

图片

2014年5月,南派三叔宣布以500万的打包价格将《盗墓笔记》九部小说的影视改编权卖给了欢瑞世纪,为期六年(实际为2013年售出)。所以第一部拍摄的《盗墓笔记》超级网剧阵容顺理成章由杨洋、李易峰出演张起灵、吴邪。

这一版在2015年播出时,为爱奇艺狂揽500万会员,虽然深陷选角不合适、五毛特效等争议,口碑不佳,但商业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除开爱奇艺,乐视网在2014年上海电视节也宣布过与欢瑞世纪启动《盗墓笔记》影视剧,使用全电影班底、郑保瑞导演,打造中国版《纸牌屋》,并且由Le4K乐视生态的技术支持。如果不是后来乐视没落,不知道《盗墓笔记》有没有机会像《甄嬛传》一样成为“常青剧”。

欢瑞世纪在拍完第一部《盗墓笔记》之后,又很快与爱奇艺签订了后两部的独家定制,却因为诸多原因而迟迟未播。直至2019年6月,南派三叔在微博宣布《盗墓笔记》在欢瑞世纪的版权到期回到自己手上。至此,《盗墓笔记》在创作上的主动权也回到了南派三叔的公司南派泛娱。

“盗笔剧”真的不如“鬼吹灯剧”?

《盗墓笔记》改编剧真的不如《鬼吹灯》改编剧吗?如果把两个IP的已播剧豆瓣分算出均分的话,“盗笔剧”的豆瓣均分甚至高于“鬼吹灯剧”。

为什么会出现“盗笔剧”不好的错觉?大概是因为在影视题材的分类中,《盗墓笔记》与《鬼吹灯》同属冒险题材,但实际上两个IP从内容搭建到改编思路,却完全不同。

图片

“《盗墓笔记》这个IP和《鬼吹灯》这些其它的冒险小说不一样,它是一个更饭圈化的IP。”

有过冒险题材剧经验的制片人叶子向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直言,她认为《盗墓笔记》在人物的塑造和人物关系的建立上更有偶像感,主角群像可以类比偶像团队,粉丝与角色之间的长期陪伴也更像一种偶像养成行为。

这样的IP在系列化的影视化动作上,就要相对顾虑粉丝的体感,如果在初始阶段得不到观众的认同,就像选秀偶像一开始就没把人设建立好,让粉丝对你的认知模糊,难以发挥“1+1>2”的效果

至于IP在做影视化时具体的问题,还需要从具体的几个不同维度探讨:

第一个维度,是从故事本身的基础来看

编剧Ellen与策划小文都认为,两部冒险小说同时具备很强的戏剧冲突,又非常有中国文化特色,奇观、奇情、奇人、奇事都非常吸引人,原著影响力大,非常值得影视化。

“只是改编重点可能不太一样,”编剧Ellen认为,“《盗墓笔记》因为人物关系做得更好,是更符合亚洲人观影习惯,观众通过对人物的兴趣逐渐进入剧中;但它在情节处理上远不如《鬼吹灯》做得精妙和厚重。和《鬼吹灯》相比,《盗墓笔记》就更像是年轻人热衷的流行文化,自带传播力。

图片

关于原著小说的情节,编剧Ellen也提出,“即使是《盗墓笔记》的粉丝,也不能否认小说本身就有很多漏洞,南派三叔脑洞很大,为剧情带来了很多想象空间,可是他又经常四处挖坑不填坑。这些坑原本会为改编带来很大的难度,但是因为《盗墓笔记》又具有很独特的粉丝属性,在非常旺盛的同人作品中,由粉丝通过同人作品一一填补。”

观众在看剧时,偶尔会被南派三叔贴合粉丝心意的情节惊喜,不过也有粉丝认为这是南派三叔在借鉴同人作品后的“融梗”行为。

《盗墓笔记》的最大特征,就是它完整的故事体系其实是来源于南派三叔与所有粉丝同人作品的共创,如果仅凭小说本身的内容,是完全不会有现在的魅力。”编剧Ellen总结道。

策划小文笑言,小说的很多漏洞平时都是粉丝在脑补,南派三叔在拍出来的时候如果没有完整地、呈体系地想清楚,只是拍一部想一部,遇到坑就填,自然每一部故事之间会缺乏连贯性。

小文另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盗笔剧”在改编时很难不考虑大热的“瓶邪”CP粉的喜好,所以经常感觉剧里一边想要多做人物互动讨好CP粉,一边想要多做冒险情节讨好普通受众,这种“既要又要”也很容易做出两边都不好看的结果。

第二个维度,就是不断被诟病的选角。

《藏海花》里,40+岁的张鲁一顶着疲惫的脸冒充30岁出头的吴邪时,就注定他通过《三体》积累的路人缘岌岌可危了。

甚至在他进入藏海花田大呼“虫子”时,不少观众直接魂穿《三体》中的汪淼,网友在官博评论玩梗,“有些人表面上是吴邪,实际上是张家人(张鲁一),隐藏身份是汪家人(汪淼),南派三叔的选角还是太全面了。”

图片《藏海花》截图

事实上,张鲁一版吴邪是大部分观众弃剧的原因之一,还有一部分粉丝弃剧是因为张康乐版的张起灵表情过于呆滞而非冰山。

制片人叶子回忆,“其实潘粤明也不是我想象中胡八一的样子,但一来他的演技没问题,二来《鬼吹灯》就是让观众专注情节的剧,没有过多渲染人物关系。《盗墓笔记》就是需要通过人物关系进入,一旦选角错位,观众就进不去那个故事了。”

图片

不过叶子又纠结地认为,《盗墓笔记》本身的流行文化属性和偶像感,同时决定了年轻化流量化的选角,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的年轻流量演员很难表演出人物的深度,这是一个天然难以调和的矛盾,“当然,如果是一套演员班底从头演到尾,也许有机会让演员在整个过程中和人物共同成长。”

第三个维度,或许到了讨论题材类型的时候。

“我感觉《藏海花》播得一般,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冒险剧这个类型遇到了瓶颈,不完全是IP制作的问题。”制片人叶子对小娱断言。

《鬼吹灯》小说里丰富的冒险情节是有做大片大剧的潜质,所以电影《寻龙诀》的票房口碑都不错,以管虎为主的电影班底制作公司七印象也更适合“鬼吹灯剧”的制作。

从整体国产剧制作水平来看,当下的制作水平想要承担极致刺激、处处奇观的冒险剧还是十分勉强的,光是实景拍摄需求就对制作成本、人员安全、特效流程带来不小挑战。制片人叶子感叹,“如果冒险题材不用实景拍摄,中间增加的特效环节就很可能给这部剧不断减分。”

图片

另外,从赛道受众来看,冒险剧在整个国产影视市场中始终属于小众垂类,受众有限。“现在的冒险剧市场,要么是有新的制作效果来惊艳一下,要么是有新的大IP来刺激一下,否则长期以《盗墓笔记》和《鬼吹灯》两大IP支撑,一定会逐渐呈现疲态。”叶子表示。

“盗笔剧”崩了之后,南派三叔的“退路”

同样是冒险小说里的大IP,《鬼吹灯》系列的开发就显得更有规划。

参与过六部“盗笔剧”创作的白一骢曾向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力赞腾讯视频在早期就有魄力、有远见地将《鬼吹灯》系列改编权归拢,后期开发和播出节奏非常流畅,且越到后期,平台的独家内容价值越是凸显,获客成本也会越低。

虽然《鬼吹灯》的网剧晚于《盗墓笔记》一年半,在2016年年末才播出,但获得了深思熟虑进行开发考量的时间,也可以说是一种后发制人。

类似的思路,我们也发现腾讯应用在了金庸IP和古龙IP身上,2018年,古龙全作品的改编版权被腾讯购入。2019年之后,金庸IP结束了混乱的授权期,集中向腾讯收束。

相比之前,明明先声夺人的南派三叔更像是走一步是一步的行动派,能立刻做的事情就立刻做。

当《盗墓笔记》影视版权在外飘摇的同时,南派三叔发挥着惊人的浙商意识,2016年南派投资与慈文传媒合作前传《老九门》,2017年南派泛娱分别在腾讯视频与优酷的招商会上分别宣布启动两部后传《沙海》和《重启》

图片

“盗笔宇宙”系列小说很长一段时间的版权不统一,无法统一计划开发,以及南派三叔急于多本小说的开发,导致故事的前传、后传与正篇穿插播出。

剧情的顺序颠倒,演员阵容部部不同,创作班底变化引起的审美风格差异,都加剧了单部“盗笔剧”的独立感。

从商业角度来看,南派三叔高速推动IP改编项目的制作和上线的行为并没有错,他本身就有着浙商的诸多特征,敏锐性之外还有危机感,今日不知明日事,眼下正巧碰上“IP热”,影视行业也正经历“热钱期”,于是当机立断就把能影视化的IP先做了。

另外,就是在《盗墓笔记》版权辗转的过程中,众多作家亲眼见证了影视收益远大于版权收益,想必南派三叔也萌生了自己的IP自己赚钱的想法。

根据欢瑞世纪财报显示,第一季《盗墓笔记》的单集收入900万,单季收益超4000万;《盗墓笔记2》与其他两部剧以8.4亿的打包价格与腾讯视频签订6年独播授权,单集授权均价约550万,整季授权价1.32亿;《盗墓笔记3》与爱奇艺的版权转让费更达到2.88亿元的价格,单集价格2400万。

当然,即使“盗笔宇宙”没能通过影视系列化放大IP价值,就从欢瑞世纪三部“盗笔剧”的收益,也可以感受其单部剧的价值仍然很高。

图片

《盗墓笔记》正篇之外的“盗笔剧”,2016年播出的《老九门》以110+亿的播放数据成为网剧时代首部前台播放量破百亿的网剧;2018年播出的《沙海》前台播放量突破50亿;2020年播出的《重启》位列集均有效播放量排行榜全年第四。

“盗笔剧”播出期惯常引发的一项观众争议就是“广告太多”,片头尾贴片、剧中中插等等,但高效的招商收益也是剧集本身衡量商业价值的重要部分。

图片

在2019年《盗墓笔记》版权回到南派三叔手上时,原本是他重启“盗笔剧”的好时机,如果他当时真的有魄力可以用一套完整的系列化打法重塑《盗墓笔记》系列剧的话,也许今天已经有一系列新“盗笔剧”诞生。

为什么可以对“盗笔剧”系列化的崩塌视若无睹?或许是因为南派三叔除了“盗笔剧”,还有其它更多的“出路”。

2014年,南派三叔与合伙人叶方仓、叶在飞、陈戴阁共同创立量子泛娱,内容偏重IP能量与宏大世界观,南派三叔转型IP架构师。

2019年,量子泛娱为覆盖更加多元的影视内容创作,旗下六大厂牌接连跑出,除了垂直冒险题材赛道的南派泛娱之外,还有主打现实题材与主旋律剧的山花烂漫工作室、主攻科幻悬疑题材的芜莱文化与水星文化、打造新女性剧的有木影视、承制精品项目的嘉森影视,以及着重大古装赛道的獭獭文化。

2023年獭獭文化首部播出剧集《长月烬明》,就跻身云合数据全年有效播放榜Top3,优酷全年上新剧集热度Top1,衍生周边狂卖超过3000万。

图片

可以发现,无论“盗笔剧”成功与否,量子泛娱都已经走出了对单一IP的依赖。更何况只要《盗墓笔记》这个超级IP还是三叔手上紧握,他就可以在不同赛道找到合适的平台授权合作,坐等收益。按一位接受采访的从业者的话说:“盗笔是这样的,稻米只要认真打榜、做数据、购买周边、为7版不同的瓶邪写同人文就可以了,但徐磊要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m.ylfx.com/shangxun/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