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豹变”(ID:baobiannews),作者:朱晓宇,36氪经授权发布。
「核心提示」
黄仁勋紧急访华背后:国产芯片打响“抢位赛”。
时隔三个月,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紧急访华。与今年1月春节期间的常规行程有所不同,在对等关税的进一步升级下,英伟达针对中国大陆市场推出的H20芯片也被进一步限制出口,股价暴跌,黄仁勋急需找到中国市场的突破口。
重要性之高,连黄仁勋最爱的皮衣都换成了西装。黄仁勋在会谈中表示,中国是英伟达非常重要的市场,希望继续与中国合作。
英伟达作为全球AI算力芯片的龙头,在美国禁令发布后遭受重创,黄仁勋的紧急访华行程背后,折射出全球芯片产业被改写的格局。
其中,中国加速国产芯片替代成为趋势。尤其是车规级芯片方面,曾经依赖美国进口芯片的上下游产业链,正在紧急寻找更稳妥的替代方案,甩掉美国标签,更高比例的国产化芯片成为整车厂的核心诉求。也正是在这轮操作的刺激下,国产车规级芯片正在迎来询价需求的大爆发。
国内一家生产高低边驱动控制器芯片的公司向《豹变》透露,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给中国整车厂带来一定冲击,4月开始,前来公司询价的客户比以前多了3倍,样品出售量已经实现翻倍。过去一直没能推广成功的头部整车厂,现在也进入沟通状态。
一些原本主要采购国内芯片的整车厂,也担心供应商因订单暴增影响交付,在寻找更稳妥的方案B。并且,大部分整车厂为了不影响后续的量产计划,以及确保可控的采购成本,都在尽可能地排除美国芯片。
整车厂的紧急任务
对于现阶段的芯片上下游公司而言,美国产的芯片十分敏感,一方面源于美国对芯片出口的管制导致国内市场恐慌,这一定程度上也会传导到二级市场;另一方面则是部分代理商借机囤货涨价,公司采购难度加大,成本也在增加。
眼下,整车厂及以及供应商,正在积极寻找芯片的国产替代方案。
今年4月,全球半导体市场经历前所未有的动荡。先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关税提升至125%,随后中国反制以还击。在市场焦点芯片行业,关于如何认定进口芯片是否为原产美国,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紧急发布“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规则,即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原产地。
芯片制作大致可分为设计、晶圆制造(流片)、封装测试三个核心环节,过去一些美国芯片可以通过在境外封装来规避关税,如今这条路径被堵住。
消息一出,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市场,芯片价格开始上涨,部分型号的存储芯片单日涨幅20%。
不断拓展智能化的国内整车厂以及上下游公司,也感受到了冲击。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一辆传统燃油车所需汽车芯片数量大致在600-700颗,电动车则为1600颗,更高级的智能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将有望提升至3000颗。从电池管理、智能座驾仓,到智能驾驶、安全控制等都离不开车规级芯片。
2024年,当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们卖出全球70%的电动汽车,背后车规级芯片的供应链也遍布全球。
为了降低风险,国内已经有不少整车厂开始行动,并指引一级供应商洽谈其他芯片公司。
随着全民智驾时代的到来,车载摄像头的需求显著提升,单车摄像头有可能攀升到10-13颗。高分辨率CIS(图像传感器)芯片,是车载摄像头模组的核心器件,成本也占到汽车摄像头模组成本的一半。
此前给国内几家合资车厂供应摄像头模组的加拿大厂商麦格纳,依赖美国芯片巨头安森美提供CIS芯片,不过随着关税战的升级,使用安森美的芯片,对麦格纳在中国市场意味着成本和客户开拓的不确定。近期,麦格纳集中向国内几家芯片厂商以及日资索尼询价,试图替换掉安森美的芯片。
为了能够顺利拿到样品测试,麦格纳不仅联系到索尼总部,还找到了索尼的代理公司进行询价。
在车载芯片市场,能够替代掉安森美的企业,除了国内企业韦尔股份收购的豪威科技,就数日资芯片厂商索尼。据索尼的内部人士透露,无论是豪威科技还是索尼,麦格纳都在接触,前期先拿到样品做适配,大规模上量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麦格纳之外,另一家采购安森美芯片的摄像头模组供应商舜宇光学也在蠢蠢欲动,做好随时调换芯片供应商的准备。
无论是麦格纳,还是舜宇光学,作为整车厂的一级供应商,其询价行为的背后代表的是大客户们的意图。对于车企说,关税战争之下,任何非国产的零部件都是推高整车成本上涨的潜在风险,把风险控制在安全线内,成为现阶段主机厂的核心任务。
国产芯片需求激增
除了麦格纳和舜宇光学之外,越来越多的一级供应商也在寻找替换方案。
一位索尼内部人士向《豹变》透露,对等关税政策发布以来,前来公司总部以及代理商询价的客户量已经翻倍。不过,在原本产量就紧张的状态下,索尼或将只能优先保供大客户或者潜在的优质客户。
作为全球最大的图像传感器芯片和激光雷达芯片厂商之一,索尼因为是日资企业,在这次关税战争中成为国产替代风潮中,少数外资芯片厂商赢家。上述索尼内部人士向《豹变》保守估计,2025年,索尼将至少增加5至9成的出货量。
同时,国内的芯片厂商也迎来了需求的大爆发。以国内车规级CIS芯片为例,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头部企业就已经迎来业绩的快速增长。
韦尔股份发布财报显示,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2.4%,净利润则增长了498%,得益于公司应用于汽车和智能手机的传感器业务实现大规模增长,这块收入同比也增长了23.5%。
作为全球最大的CIS芯片封测厂商之一,晶方科技下游客户涵盖索尼、豪威等传感器设计巨头,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23.7%,归母净利润增长68.4%。业绩发展背后离不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推进。
上海雅创电子不仅代理了多个国际知名品牌的芯片及元器件产品,2019年收购韩国Tamul公司的电源管理芯片业务后,切入芯片自研领域。并在此后通过收购,进一步押注芯片自研。关税战以来,公司的国产芯片询价客户量激增,销量业绩也有明显的提升。
雅创电子的销售人员表示,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公司要求团队多推自研芯片,成本更低、利润空间更大。“实际感受上来看,整车厂对我们的芯片接受度比以前高很多,之前不愿意接触的大车企现在都不再排斥,甚至愿意拿样品做测试。”
身处芯片行业多年,上述雅创电子的销售感知到这是国产芯片发展的好机会,上升通道存在更多可能性,且国产替代又是政策倡导的必然趋势。
智驾芯片,作为智驾系统的大脑极为关键。过去,英伟达牢牢把控全球智驾芯片市场头把交椅。2024年智驾域控芯片装机量528万颗,其中英伟达Drive Orin-X系列装机量达到210万颗,占比近四成,稳居市场第一。
如今华为昇腾、地平线征程系列和黑芝麻武当C系列芯片成为主要替代选择。其中,华为昇腾910B芯片订单爆满,据外媒报道,华为计划最快于5月启动昇腾910C芯片的大规模出货。
此外,据《豹变》了解,今年以来不少整车厂也开始加大对地平线和黑芝麻订单的采购量,之前比亚迪原计划2025年采购7成的地平线芯片、2成的英伟达以及部分黑芝麻,现在英伟达的份额会逐步下降。比亚迪也不会将订单全部集中在一家,降低其他不可抗力带来的风险。
国产芯片“抢位赛”
尽管整车厂对国产芯片的需求大爆发,但是将需求转化为大订单中间横跨很多流程,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上述雅创电子的销售人员表示,虽然愿意接触,但不代表就能有大订单,短时间内销量无法大幅抬升。原因在于芯片上车需要一定的测试流程,中间起码需要3到6个月的时间成本。并且,企业需要消耗掉完之前屯下的芯片库存。
对于已经合作过整车厂的芯片厂商来说,因为先前存在合作基础,整车厂只需加大订单量,就可实现国产芯片替代。
对于从0开始的芯片厂商来说,拓展大客户并不容易。芯片上车需要经过一系列流程,如验证、匹配,调教、测试等,其中还需要技术人员给到支持。等逐步验证之后,进入小规模订单阶段,之后才能转订为大单。以防止大规模上车之后协同不到位。
为了在国产芯片的竞争中胜出,不少中腰部的芯片厂商也在疯狂内卷,给出整车厂足够的优惠承诺。有芯片公司给出售价指引,如果整车厂下定50万颗芯片可以拿到公司的成本价,更高的采购量还会把单价推到成本线以下。
主打的策略是先把对手卷死,再考虑盈利。
除了价格,人才争夺战也是国产芯片内卷的大方向。国产芯片为了竞争,针对性地对竞争对手进行人才挖角,以高出市场价的行为争抢人才。
同时,以比亚迪、小鹏和蔚来为代表的车企们,也在部分芯片领域加快了自研的步伐。
在整车厂中,最极致追求自研自供、且装车量最高的当属比亚迪。2025年3月初,比亚迪宣布,自研并量产了全新一代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
在端到端大模型推动的智驾竞赛中,整车厂为了达到更丝滑的智驾水平,也依赖高性能的算力芯片。“摆脱英伟达”,更成为大家共同的目标。
小鹏自研的首款算力芯片“图灵AI芯片”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量产上车。在官方发布的宣传中,图灵芯片的算力可达700 TOPS,接近三颗主流智驾芯片之和,性能直逼英伟达最新的AI芯片Thor。小鹏表示,未来推出的全新车型将全面采用自研芯片。
过去几年,蔚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今年3月底,李斌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宣布,蔚来自研的5纳米车规级智驾芯片“神玑NX9031”已量产装车,并开放对外供货。
李斌透露,蔚来在第二代平台上车使用的是4颗英伟达Orin X算力芯片,即理论算力超1000 TOPS。如今一颗自研的神玑NX9031就可完成取代。蔚来在前不久的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神玑9031芯片会带来一万元左右的成本节约。
整体来看,比亚迪的自研芯片主打自研自供,满足自身需求后再向外拓展,主攻中低端市场,覆盖更多的车型。而蔚来、小鹏、华为等针对中高端市场,主要解决的是芯片算力不足带来的性能问题,其次才是降低成本。无论哪一家,国产自研芯片的崛起,正在打破英伟达在智驾算力领域的垄断。
短期来看,这轮关税战争对于国内企业是压力和挑战,但压力之下才能有极致发展的动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m.ylfx.com/shangxun/6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