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金错刀(ID:ijincuodao),作者:江源,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中国的地摊,已经进化到什么level?
有人用格莱美慢镜头拍,个个变身豪华饭店大厨,甚至不输好莱坞大片的既视感。
如今新年到了,摊位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不光是糖葫芦、年货、糖画等老几样,还有淀粉肠、花束、玩偶盲盒等新几样,早已成了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DNA,不少摊主也在跨年元旦这几天赚得盆满钵满。
但很多人想不到,中国最“土”的地摊生意,已经把老外看得五迷三道,彻底火成了现象级。
最近,就有一位“刀乐哥”靠着摆摊叫卖“刀乐”,让不少老外围观并下单。问题是,他卖的竟然还是中国已经过时的龙年玩具。
因为销售太火爆,一度还让义乌商家卖到断货不得不重新生产。
刀乐哥并不是孤例。现在在网上,只要是外国摆摊就是流量密码,义乌玩具、东北盒饭、风水占卜......每一个都是随机硬控老外。
中国不起眼的刀乐哥们,凭什么让老外如此上头?
持续的东方魔法:从三蹦子到义乌玩具
网上有人问,想摆地摊有什么实用建议?
底下有个在美国摆摊的高赞回答,光听第一句就相当拉仇恨。
过去,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摆摊只是暂时过渡,只求赚的钱能糊口生存罢了。甚至觉得丢人,哪怕刘强东、马云等大佬最早也曾干过。
然而越来越多的小摊主跑到国外,彻底颠覆普通人的刻板印象。
一个个在中国吃腻用腻的土特产,一到国外就统统变成了硬控老外的“东方魔法”。
首先是吃。有广西人在美国洛杉矶摆摊卖螺蛳粉,还让老外直呼“真香”,平均一天可卖近100碗,几乎每天都是售罄状态。
有人在美国早市摆摊卖东北盒饭,赚得也是盆满钵满,不到两小时所有盒饭被抢购一空,不到2小时净挣170美元,比普通白领上班一天的工资还多。
其次是最常见的“用”。
去年火起来的三蹦子,成了小摊位的常客。有00后小伙去美国摆摊卖自己设计的“三蹦子”,三个月赚了100万元,靠的就是信息差。在国内,每辆“三蹦子”的零售价也不过四千多元人民币。
各种大牌山寨也是如此,在国内百元以下,到了国外统统上千还被人感慨便宜被疯抢。
更魔幻的摆摊,是用中国的“东方狠活”降维打击。
这几年,老外对心灵相关的小玩意相当上头,那就投其所好。有人摆中国小县城的水晶、朱砂、钻石等。
甚至连看家本事都拿出来了。有人专门卖非遗技艺,中国式棕榈叶编织、糖画等,看着就不明觉厉。
有的直接穿个中式道服,再当街摆个小马凳,随机给美国人算卦,也能让老外一看一个不吱声。
哪怕某天摆摊真的赚不动老外顾客的钱,换个思路还能当个兼职网红赚流量。
因为,中国人在国外摆摊,已经火成了独特的流量密码,随便剪个视频片段,网上点赞动辄几十万。
你以为摆摊赚点钱就可以了,然而总有人能颠覆你的想象。
初级的摆摊选手,是赚了第一桶金开公司。
80后柳州仔阿德已经为螺狮粉注册公司,还升级了厨房,从国内运食材准备大干一场。
更高段位的,是拿摆摊赚的钱养了4个孩子,其中2个还上了常春藤名校。华裔大妈在美国摆摊卖水果,一坚持就是几十年。
然而还有最让人意想不到的玩家,直接化身摆摊导师,教老外怎么摆摊。
毕竟,自己干不一定赚钱,但开班教别人干一定赚钱。
这需求还不是一般的大。很多墨西哥人已开始用“三蹦子”来摆地摊,买的还是中国人的货。有的人又教课又卖货,来来回回又是一笔收入。
第一批在国外摆摊的人,已经赚麻了。
一年狂赚180万,剑桥教授辞职摆摊
很多人不知道,现在让中国人暴赚的地摊,曾经却是困扰美国多年的“烫手山芋”。
过去,在美国摆摊一般是为了处理家里的闲置品,大多是二手家具等。
由于美国人摆摊的地点多集中在景区、闹市区、自家前院或跳蚤市场。
因为规模不大,官方管理的也比较混乱,以前是商业服务局管理,后来市长又把执法权交给当地警察,甚至有业内人士坦言谁都不想管。
而随着外国人摆摊的出现,摆摊的意义开始重新定义,甚至周末逛摊位集市,都成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当地官方逐渐开始重视。
摆摊的产品没有上限,场景可以不设限,甚至连从业者都完全没有天花板。
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旁的市集上,有一对中国夫妻开的普通小摊,卖煎饼也卖武汉热干面。
然而深扒这对夫妻相当不简单。老公是博士后,辞职在剑桥摆摊已经四五年,淡季每天能卖100份,除去摊位租金、成本和税,每年能挣180万。
为啥摆摊能火到吸引连博士后都加入,换句话说,为啥老外能这么喜欢中国的小摊?
第一,是拒绝不了中国地摊的性价比。
其实,很多美国人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有钱,不少人,但美国的物价普遍较高,吃一顿早饭哪怕面包最便宜也得几十刀。
而中国摊贩的出现,低价让美国人直接看傻眼,一盒量大管饱的东北盒饭,个位数刀的菜价,不仅是当地华人的白月光,对于一些胃口小的女生,甚至一顿顶半天的量。
在最赤裸的人性面前,人们只能用低头付费说话。
第二,还是产品力够到位。
其实,这些年在美国摆摊的人不计其数。
曾有数据统计,纽约街头估计有2.3万名街头小贩,其中96%是移民,主要来自墨西哥、厄瓜多、埃及和塞内加尔。
按理来说,竞争也很激烈。毕竟,连当地人都在摆摊,也更懂本国人喜欢什么。
但事实证明,只要产品够硬核,就不怕水土不服。
曾经有个韩国裔小伙子,靠着在美国卖创新餐品,他的流动餐车获得近14万Twitter粉丝,被当年美国《新闻周刊》称其为“美国第一家病毒式餐厅”。
一开始,很多中国人也是盲目卖货,基本偏向当地人喜欢的品类,要么是三明治、美式热狗,要么是华人喜欢的中国土特产。
比如卖水果的华裔大妈,专门挑一些华裔喜欢但周边超市很难买到的水果卖。
但这些年风口逐渐变了,老外开始疯抢中国货。超市抢购的商品10件里有9件都是中国货,小到口红食品,大到家具家电,德国今年跨年最火的就是中国烟花。
有外国顾客说,就是看中了中国货的质量和设计,加点关税都不在乎。
一般的超市抢不到,自然盯上了摆摊,卖中国商品的小摊位也因此迎来泼天富贵。
就像中国产的三蹦子,轻便又结实,还能拉货、送小孩上学,很多人甚至成为忠实用户,还会给商贩介绍自己的朋友亲戚来买。
有人在米兰卖煎饼果子,也会照顾外国人的口味做创新,降低辣度增加甜度,老外顾客排队几米远,直言是“灵魂美食”。
有东北盒饭的摊位,为了吃上”白月光”宫保鸡丁这口,一些老外起的比摊主还早并苦苦蹲守。
老外不仅自己买,还会向身边朋友推荐。中国小摊不仅赢得了订单,还拿下了回头客。
就这样,不少初来乍到的小摊主,一步步靠文化输出在当地混成了“地头蛇”。
想维持泼天富贵,小生意还有两个雷要避!
成功的故事听多了,但也别觉得只要跑到国外,原地支个铺子、卖点中国土特产就能躺赚。
这里刀哥也要泼个冷水,成功固然令人眼红,但冰山之下的心酸也是大有人在。
曼哈顿唐人街的一个摆摊多年的华人小贩就坦言,他的谋生之路越来越艰难。
一方面,是同行多了以后,避不可免的同质化。
有华人小贩坦言,他的摊位几乎和其他摊贩没什么区别:每个1美元的塑料手镯、5美元的针织帽,甚至连进货地都差不多。时间一长,老外失去新鲜感,也很难再出现最初的爆卖场景。
同质化只是敲响销量下滑的警钟,高昂的成本才是雪上加霜。
螺蛳粉的小贩阿德曾在采访中透露,每天卖完东西要让推车到固定场地充电,一个月680美元的场地费,加上营业所需要的燃气等费用,各项成本算下来也不少。“在美国置办厨房设备,相当于在柳州买一套房。”
毕竟,光是从美国的公司租的餐车,一个月租金3200美元,这么看如果没有强大的销量回血,对于普通人来说大概率就是送人头。
另一方面,过去让很多中国摊主大尝甜头的信息差,现在也越来越不吃香了。
随着中国各种电商平台出海,许多唐人街闻名的古怪纪念品都可以在网上买,甚至价格比小摊还低。
就连曾经对游客有吸引力的山寨名牌包,现在也在曼哈顿随处可见。
甚至连美国当地的商家,都开始有样学样,自己亲自下场摆摊,开着小货车到各个社区,或者社区HOA停车场摆摊卖货。
不过,要刀哥说,摊位最重要的、也是其他生意最无法取代的本质,就是烟火气。
就像农家乐带火了一批现炒饭馆,这种以人为本的特色,无论放在哪个国家都是必杀技。
中国小摊位要想不是昙花一现,与时俱进也是根本。
已经有更多的小摊主也在自我进化。不仅是摊位装饰设计上更加专业、获得摊贩许可证,还在有意识地加强服务意识,学英文、创新产品系列等。
产品保留最大的地域特色做创新,而服务尽可能地本土化。
这些摆摊者证明,即便是普通人,只要敢尝试迈出第一步,也赢得了异乡掘金的可能。
只要抓住最真实的人性痛点,小摊位也能被大富贵砸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m.ylfx.com/shangxun/3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