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商讯

智能电动车时代,被忽略的豪华真相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汽车公社(ID:iAUTO2010),作者:杜余鑫,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本届上海车展,行业内外人士基本上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合资车企在中国迎来了大反攻时代。从奔驰宝马奥迪,到大众丰田,无论是电动化还是智能化,更多符合中国市场潮流趋势的技术和产品,悉数出现在合资车企的舞台上。

特别奥迪,其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上的突破和跟进,在本次车展上表现也相当明显,不仅带来了新的PPE豪华纯电平台以及奥迪A6L e-tron、奥迪Q6L e-tron两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还在四屏联动、组合驾驶辅助等智能化方面,有了最直接的表现。

或许有人会说,奥迪的这些新能源技术和产品表现,别的展台也有,而且现在更多的国产新势力和谋求品牌向上的自主车企,在科技和豪华的营造上走在了行业和时代的前列。

但我们仍需要明白一个问题,智能电动车时代,豪华的属性变了吗?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体验变高级了,变得更科技和智能了,但豪华的根本属性是不会改变的,因为豪华是沉淀和积累的结果,在安全、技术、标准、品质和口碑上,每一个品牌都不一样。

2.jpg

正如某豪华品牌高管说的那样,豪华绝不是一辆车,甚至一两代车就能构建的,更不是所谓的一两个标签所能定义的;豪华不是自封的头衔,而是客户与社会给予的认可。

所以不管外界舆论和热潮如何熙熙攘攘,在一汽奥迪的世界里,他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定力,正如其本次上海车展的主题一样:油驰电掣,尽在奥迪,尽管有一大批声音在唱衰油车,一汽奥迪毅然决然坚持在油车市场保持投入。

这一布局背后,是一汽奥迪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前瞻洞察——“既要电动化的未来,也要燃油车的极致”,以“油电并进”满足多元消费层级需求。背后的核心逻辑,代表了奥迪面对新汽车时代转型的理念:豪华,不仅要聚焦技术突破和行业引领,还需要在产品和品牌价值上,为消费者带去价值感和满足感。

当然对于奥迪这样的百年豪华品牌来说,豪华的真相,从来不是参数和配置的堆砌,而是细节设计、安全冗余、美学与功能平衡背后的硬核科技与人文关怀的相互融合,是造车的积淀和底蕴,这才是新豪华汽车时代非常稀缺的存在。

谁说BBA落后于时代趋势?

之前有很多言论说,都新能源时代了,还买什么合资车?BBA的产品跟不上时代和消费需求,豪华都祛魅了。

可以理解,过去很多合资车或者豪华车,在入局新能源时代时,都不可避免要经历1.0油改电的探索破局期,这个阶段的产品力,对国内快速发展的技术和需求来说,确实存在一些时间上的差距。

然而现在已经进入到2025年了,跨国汽车集团反应再慢,也不至于到现在还不知道中国市场和消费者需要什么。至少去2025上海车展奔驰、宝马、奥迪的展台看一圈,上述言论就可以不攻自破了。

3.png

用来自一汽高层的一句话,中国豪华电动汽车在经历“1.0油改电的探索破局期”到“2.0创新突破的多元竞逐期”之后,正式迈入了“3.0高品质安全与科技的跃迁发展期”,一汽奥迪在百年德系基因中,全方位注入了中国科技与速度,将“德国硬科技+中国软实力”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满足中国客户对“豪华好车”的全部期待。

所以仅从本届上海车展的一汽奥迪展台,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也是完全可以满足当前消费者需求的,包括落地的前瞻技术的产品。一汽奥迪基于E³ 1.2 电子电气架构,联合华为、宁德时代等国内头部供应商伙伴,持续开发更符合国人喜好的智能化功能,全面开启“油电同智”的高端出行时代。

比如现在全行业都在谈论的智能驾驶,公认的华为技术是第一梯队,这次一汽奥迪与华为联合开发的华为乾崑技术,不仅在纯电动系列上,还在燃油车如一汽奥迪A5L上落地无图L2级驾驶辅助,通过双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感知方案,实现复杂城市路况的精准识别。

又如纯电车型一汽奥迪A5L搭载2个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颗高清摄像头组、12个超声波雷达及E³ 1.2电子电气架构,算力提升5倍,支持全场景驾驶辅助。

比如在如今新能源汽车更离不了的智能座舱方面,一汽奥迪也迎来了全新的数字交互革命。全新纤薄的奥迪MMI全景显示屏,由11.9英寸奥迪虚拟座舱显示屏以及14.5英寸触摸屏组成,与10.9英寸主动隐私副驾屏,还有奥迪品牌首发的电子外后视镜以及内置 7 英寸屏幕,共同打造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舞台。

4.png

还有同级唯一交互式内饰氛围灯和最大面积W-HUD,搭配20枚扬声器的B&O音响与102颗RGB LED的全景天幕,进一步提升科技感,也构建沉浸式交互体验和生态。

如果说单纯的技术展示可能是空中楼阁,那么技术的真正落地到产品上,才是新时代的开始。而上述提到的这些技术,实际上已经搭载在一汽奥迪即将上市的新产品上,相信在今年内,一些之前对奥迪等豪华品牌们的产品力印象将会迎来颠覆式的改观。

包括在电动化产品上,这次上海车展奥迪带来了PPE豪华纯电平台旗下的奥迪A6L e-tron和Q6L e-tron,可以说开启了奥迪电动化的新纪元,其中超700km续航、800V高压快充(10分钟补能250公里)、双激光雷达、全场景智驾等产品力和表现,放在当前的智能电动车时代,也是非常主流的存在。

如果再配上奥迪豪华品牌的形象,以及过去37年来在中国市场深耕豪华车的底蕴,在坚持“长期主义”精神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中,一汽奥迪将进一步扩大高端产品阵容,不断引领豪华车市场的价值和趋势,并持续领跑豪华车市场。

科技/品质不是参数,而是温暖的守护

随着新势力和新能源汽车拉开汽车竞争的新序幕,如今中国市场的卷,已经进入到另外一种状态,特别是互联网和科技企业进入这个行业之后,带着汽车产品的竞争逐步转向了比配置、比参数的新时代。

但实际上,汽车并不是用参数和配置能够完全替代的,背后还涉及品牌、服务、价值理念、生命周期的品质保障等,这是一个更加多维的评判体系和价值体系,就像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思想和表现一样,不同品牌的产品,就算拥有类似的功能,但带给车主的价值和体验也不尽相同。

奥迪一直以科技著称,但其实科技的背后蕴藏的是温度,“科技温度”的这种执念源于116年造车经验的沉淀,你容易看到奥迪的追求,从不是参数的堆砌,而是让每一项创新都能转化为用户真实感知的安全与优雅。

5.jpg

举个行业常常在说的例子——隐藏式门把手,很多人看完一些交通事故后打不开的案例,让这个看起来很有设计和技术的功能,被很多消费者唾弃。但外界不知道的是,同样是隐藏式门把手,奥迪对其的要求,非常之高。

除了你可以在奥迪A5L上看到的隐藏式门把手采用半隐藏式风格,让设计、使用便利性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外,其实门把手背后还有关于用车安全的考量。比如门把手后有微动开关以触发开门,同时还有双系统作为备份,即使在电子系统失效或接收到碰撞信号后,奥迪A5L的门把手的机械开启拉丝会在碰撞后自动弹出,拉动拉丝即可实现从外部机械开启车门。

再比如说电池安全标准,每个厂家都说自己会做很多测试,达到国标安全标准,甚至要求比国标还高,但是该燃的时候还得燃。

奥迪的标准是什么?比如振动测试,奥迪会进行两轮测试,第一轮按照国标但每个轴向时间增加3.5倍。第二轮是按照奥迪企业标准,升级为参照真实路谱的六轴振动,各个轴强度达到国标3倍以上,总测试时长172小时,相当于经历了30万公里的行驶里程,提升电池包机械结构的抗疲劳性和抗变形能力。

比如浸水测试,别的企业可能直接将电池包泡水里就行了,但奥迪的做法是线上升温至55℃,再浸5℃的冷水,再加热,重复循环持续约120小时,巨大的温差下也需要电池包能够扛得住。

6.png

更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温度交变、机械冲击、盐雾湿热、浸水等9项测试是使用同一块电池完成的,也就是说,在长达半年的各项严苛测试后,这块电池的结构和功能都不能有任何变化,目的就是模拟在各种极限工况叠加的情况下,电池都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再说个关于汽车辐射的事儿,这方面很多人有担忧,因为只要是电器,都会有辐射,企业能做的,就是控制它。奥迪企业标准的电磁辐射限值低至国标限值的1/700,比大多数的家用电器的都低。

这样的标准充分保障了车内乘员的安全,孕妇、儿童都能安心乘坐,佩戴心脏起搏器等医疗设备的乘员也不用担心因为设备失灵而产生危害。而且一汽奥迪是最早进行人体防护测试的主机厂之一。

再说一个灯光的事儿,很多人认为,汽车的灯不就是设计得好看一点,亮一点,晚上能照亮前行的路就行了。但奥迪作为灯厂,要考虑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奥迪有投资千万级别的智能灯光系统测试中心,一款车灯,奥迪的标准是均匀性、光色、亮度、路面光分布、法规符合性、灯光性能评分共六个维度进行评价,往往要经历20-30轮的精密调整、反复验证,才能最终达到奥迪的灯光标准。

7.jpg

说个数据大家就能明白了,国标目前对于灯光的考察主要有6个维度,但奥迪额外增加了跟行车安全强相关的18项企业标准,背后对品质的严苛要求可想而知。

当然上述说的这些,仅仅是一汽奥迪产品打造背后的冰山一角,这些技术的背后,不仅仅是让消费者看到奥迪能为消费者提供什么,带去什么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些功能和体验的背后,更极致的标准和品质,是很多拥有类似功能的汽车产品做不到的,这恰好体现出了一汽奥迪的价值理念,更在推动行业向安全、科技、可持续方向发展的标杆作用。

的确,如今市场竞争残酷,很多时候消费者容易受到一些营销话术的干扰而影响自己在选择产品上的判断。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汽车产品和体验,仍然需要回归到科技的创新和技术的本质,更要坚守背后以人为本的初心和价值。

智能电动车时代,豪华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变化的是时代,是不同的汽车技术表现和用户体验,但不变的则是一家企业一如既往的价值坚守,以及时间赋予其的时代责任。你永远可以怀疑一家新公司对他用户的投入,是不是别有用心,但你永远不用去怀疑,一家百年汽车品牌在造车上的经验,和历经时间考验的价值标尺,因为它已经用两代人的认可,去证明了自己。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m.ylfx.com/shangxun/61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