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商讯

“恨不得要当天生产的”,终端客户纠结新日期,是执念太深还是无理取闹?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全食在线(ID:iallfood),作者:全食在线,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你有没有发现,终端客户甚至消费者对食品饮料的日期越来越看重。

图片

毫不夸张的说,一些终端客户恨不得5月1日卖5月1日的货,如果品牌方库房里还有3月份的货,那么遗憾的告诉你,除非搞活动促销,否则终端客户很难接受。

其实在食品圈子里,日期魔咒一直存在,比如2024年12月31日生产的货就要比2025年1月日生产的货难处理,尤其在中短保品类里,这些属于跨年产品,虽然时间上相隔仅24小时,但在客户心理上已经是上一年的货了。

话说这样其实说得过去,毕竟消费者还是更愿意买到2025年新日期的产品。

但现在的厂家业务甚至经销商纷纷吐槽,终端客户越来越“过分”,巴不得要当天生产的产品,美名曰有安全感。

事实上在超市商品管理中,对临期食品的界定是根据保质期长度来算的。

例如保质期为一年以上的产品,临期为45天;半年以上至一年的为30天;90天以上至半年的为20天;30天以上至90天的为10天;10天以上的为2天;10天以下的为1天。

所以只要在临期范围之外的产品,都可以界定为新日期产品。

那么为什么终端客户还要对食品生产日期如此看重呢?

在全食在线看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终端客户的心理作用,你看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每一位终端老板都希望门店的产品日期越新越好,这样消费者就会认为这家店的产品新鲜,从而可能会提高门店在市场的竞争力。

其次是消费者的需求,自媒体时代,食品问题会在舆论发酵下被无限放大,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决策,所以今天的消费者越来越看重食品的配料表,而日期就是其中最被关注的一环,比如在酸奶、牛奶这些产品中,虽然保质期不短,但你是不是会选择离购买日期最近的生产日期的产品?

看这就是消费需求决定终端需求。

图片

再者是渠道动销慢,在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同一门店如果不处于刚需大流量的区位,那么店内动销一定是没有之前快的,所以日期越新,意味着产品在终端的上架时间越长,从而可能带来的动销越大。

接下来就是短保产品的刺激,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短保产品,从面包到饮料,从鲜食到半成品菜,这样就会让消费者心理有一个对比,而长保产品更看中生产日期。

最后就是厂家售后服务的缺失,比如没有对临期或者过期食品提供应有的售后服务,要么是经销商自己处理,要么就是厂家冷处理,总之最后的损失都分解到经销商或者终端客户身上。

既然这样,那么大家一定是需要新日期产品的。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临期食品已经形成产业链,也会影响正常日期的产品动销。

所以,从消费者到终端客户,甚至到经销商,都开始刻意追求新日期产品,这是市场和消费需求发生变化而带来的改变。

虽然大家都知道只要在正常保质期里的产品都能够使用,但如果有更临近的新日期产品,谁又不爱呢?

毕竟日期越久,意味着打折降价促销的概率越高,也意味着相对利润的损失。

那么我们该如何规避这一现象呢?

既然动销需求无法控制,那么我们只能从源头上进行调整。

那就是厂家对临期产品的管理是否规范。

但现实是,厂家巴不得把库存转移到经销商身上,然后啥都不管,毕竟有些厂家还在线上低价甩货,这就导致终端渠道产品供需不均衡。

所以要想解决产品日期问题,厂家要以身作则敢于对终端临期产品进行体系化、合理化的规则制定,解决经销商的后顾之忧。

图片

当经销商后顾之忧解决了,那么自然会解决终端渠道的库存问题。

所以不是终端客户执念太深,而是消费者对新日期产品的需求加大和大部分厂家并没有形成规范高效的临期产品回收制度。

一边是消费者逼迫终端渠道选择新日期产品,另一方面是没有底气的经销商很难对终端客户临期产品进行回收,所以客户自然要更新的日期。

所以业务员抱怨“恨不得要当天产的”,其实并不是客户难缠,经销商不讲理,大家都是出来做生意的,没有人愿意做慈善。

那么你管理的区域有没有客户纠结新日期产品呢?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m.ylfx.com/shangxun/6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