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线上显示器市场在国补政策的驱动下,呈现量价协同增长特征。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线上显示器市场销量达350万台,同比增长29.6%;销售额同比提升40.7%至38亿元,单台均价上涨8.6%至1086元。国补政策通过比例性补贴,降低高附加值产品的消费门槛,直接拉动电竞显示器、4K分辨率、OLED及Mini LED等技术品类的市场占比扩张,当前市场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技术升级导向”的转化。

2025年开年国补上线,2-3月线上显示器总销售额从12.2亿元增至15.86亿元,同期国补补贴金额从1.3亿元攀升至1.7亿元,补贴金额占比11%,国补补贴增速略高于销售额增速,补贴拉力渐增。2-3月线上显示器市场TOP200 SKU销量占比达62%,起到了市场风向标作用,因此对TOP200SKU的国补情况分析能够较清晰的展现国补机型和非国补机型的差异化表现。

根据2-3月线上显示器市场TOP200 SKU中国补机型的能效等级数据,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从销量维度看,二级能效产品以占比80%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成为消费者选择的核心区间;三级能效以17%次之,而一级能效仅3%。销售额层面则进一步揭示了价格分层现象:二级能效72%占比保持主力地位,但三级能效27%的销售额占比显著高于其销量比例,表明三级能效产品平均单价更高,部分产品存在产品溢价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一级能效的销量与销售额占比均处于低位,虽然国补政策一级能效补贴比例高于二级、三级,但最终市场销售数据中能效分布结构却反向,这种分化源于多重因素:一级能效产品型号偏少、存在升级成本或补贴力度不足,二级能效产品通过平衡性能与价格形成“性价比甜区”,其覆盖范围是最广的,所产生的市场的动能最强的;而三级能效更多集中在高规格和新技术,对消费者产生升级吸引,但这部分产品的既有能效与国补政策适配率低,限制了这部分高规格产品的增长动能。

在线上显示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TOP20国补机型之所以能占据主导地位,本质是政策红利、精准定价与技术协同三者共同的结果。
HKC聚焦电竞细分市场,G24H1通过阶梯降价,叠加补贴将终端价格压至500元内,配合G24H3S等机型构建549-899元电竞入门产品带,利用“高刷普惠”策略,既降低硬件门槛又挤压竞品生存空间;小米则瞄准办公场景的刚需属性, P24FBA-RA以400元极致低价构建“性价比护城河”,再通过P27QCA-RA等高分辨率机型拓展专业办公需求,实现从基础用户到高阶需求的纵向覆盖;AOC凭借“价格韧性+配置均衡”策略卡位中端市场,Q27G2S/D以“不跳水价格+均衡配置”的稳定表现,建立中端市场配置与价格信任度。

头部阵营聚焦中端红利,国际品牌高端突围
综上,一季度中国显示器市场在国补政策催化下加速分化,呈现"本土进击、国际承压"的竞争格局。政策红利驱动下,AOC、惠科、小米等头部本土品牌通过精准卡位中端价格带实现量额齐升,而二线品牌则在细分市场展开错位竞争。与此同时,国际品牌受制于补贴参与度不足与技术下放滞后,在中端主流市场的份额持续遭受挤压。
AOC:一季度品牌销量同比增长26%,销售额同比增长15%,市场份额同比收窄0.3%。针对线上TOP200SKU分析,AOC进入机型达40个,参与国补机型最多,在头部三大品牌中 AOC是1000-2000元内部占比最高的品牌达38%,主攻中端电竞市场。
惠科(HKC):一季度品牌销量同比增长87%,销售额同比增长67%,市场份额同比增加4.1%。针对线上TOP200SKU分析,惠科位列品牌第一及单机型销量第一,500-1000元内部占比达62%,且主要集中于电竞产品。
小米(XIAOMI):一季度品牌销量同比增长41%,销售额同比增长49%,市场份额同比增加1.0%。针对线上TOP200SKU分析,小米500元以下价格段占比偏高,在500-1000元价格段通过高性价比,在办公产品中销量领先。
华硕(ASUS):一季度品牌销量同比增长66%,销售额同比增长1.2倍,市场份额同比增加0.8%。国补上线后,其定位高端的子品牌ROG客单价受益更显著,销量超过华硕,大幅拉动销售额增长,线上TOP200SKU中其品牌内部3000元以上占比为TOP10品牌中最高。
盛色(SANC):性价比高,补贴后价格敏感市场渗透率高,但技术规格保守(Mini-LED/OLED),一季度品牌销量同比增长21%,销售额同比增长42%,市场份额同比收缩0.3%。
泰坦军团(Titanarmy):国补后技术规格更为积极,技术策略倾向Mini LED先行,OLED跟进。一季度品牌销量同比增长24%,销售额同比增长48%,市场份额同比收缩0.2%。
整体而言,群智咨询(Sigmaintell)认为,AOC、惠科凭借高性价比和广泛覆盖的价格段,成为国补政策最大受益者。小米补贴推动低端市场渗透。二线品牌在国补政策下可通过细分市场突围,但长期需平衡技术投入与成本控制。国际品牌在技术储备和高端市场占据优势,但受限于高成本和国补参与不足,在中端价格段被本土品牌挤压。未来需通过技术下放、主动适配补贴政策,以及细分市场专业化实现突破。

国补驱动线上显示器市场结构性升级,量价齐升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线上显示器市场的结构性增长特征在细分品类中体现得尤为显著。从销量、销售额及均价的同比变化来看,国补直接降低消费者换机成本,尤其对中高端电竞显示器和新技术产品(如Mini LED、OLED)的进一步增长起到催化作用;同时国补政策通过能效等级差异化补贴机制,间接撬动中高端技术品类需求。
电竞显示器:政策驱动高分、高刷与技术升级
2025Q1,电竞显示器品类成为国补政策的核心受益领域。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4K电竞显示器销量与销售额同比暴增155%和142%,ASP同比下降5%,国补推动品牌以更低价格抢占市场,加速4K等高分辨率产品的增长。与此同时,2K电竞显示器销量增长44%,ASP仅微降1%,中低端电竞市场的价格弹性较低,客单价更高的4K产品更受政策利好,但作为核心电竞规格,2K电竞一季度获得增量最大。电竞显示器整体市场份额显著提升,一季度销量同比从44%升至52%,销售额同比从59%升至68%,进一步印证国补对高性能、高附加值品类起到了作用。
OLED和Mini LED显示器的爆发式增长,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显示,销量同比分别增长591%和321%。两类产品的ASP大幅下降24%和22%,补贴通过降低终端售价降低消费者价格敏感值,快速打开市场空间。OLED显示器市场销量份额从0.3%跃升至1.7%,销售额份额2.4%升至9.0%,但目前在能效和补贴上限的影响下机型数量仍存在一定制约。Mini LED显示器市场销量份额从0.9%跃升至2.9%,销售额份额3.5%升至8.2%,高能效特性使其在补贴范围上更为受益。但从两个新技术品类的增长加速的趋势下可见,国补不仅加速了技术渗透,还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形成“补贴-降价-放量-技术迭代”的正向循环。
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与电竞和新兴技术品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办公显示器销量与销售额份额分别从56%降至48%、41%降至32%,成为国补政策结构性调整的“被动收缩方”。其销量与ASP同比仅增长9%和1%,传统中低端市场被动收缩。这一分化反映出国补引导行业从“低价走量”转向“技术增值”,电竞显示器价格补贴后,间接推动用户从“基础办公”转向“高性能场景”,倒逼企业摆脱同质化竞争,减少过度内卷带来的价值削弱和不良竞争。但办公显示器份额的萎缩,对于其内部的技术升级需求的催生带来一定机会,例如向高色域、护眼功能等细分领域升级,以应对消费者偏好和市场格局重构。
尽管部分品类ASP显著下降,但线上显示器整体ASP逆势增长9%,销量与销售额分别增长29%和40%,揭示出目前国补的双重作用:一方面,通过补贴降低新兴品类价格以扩大渗透率;另一方面,电竞与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拉高了市场整体溢价能力,在“普惠性降价”与“结构性升级”之间实现了平衡,既避免陷入“价格战”泥潭,又通过差异化策略优化市场结构。这种国补政策下“以价换量”与“以质提价”的协同,在中短期内使得线上显示器保持活力。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显示器线上市场的表现印证了国补政策对行业结构性升级的显著成效。政策不仅拉动了短期消费,更间接推动了市场升级。对于消费者来说,对高性能产品的需求可以更好的拉动电竞显示器与新兴技术的增长。但对于品牌商来说,当前最大的担忧是国补政策能否长期持续,如果补贴政策只是短期举措,企业普遍不愿冒险过多投入能效升级,产品技术下沉。因此期待后续国补通过延续性补贴、补贴额度保障等措施,给市场更明确的信号,让企业有信心针对性开发产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m.ylfx.com/toutiao/64745.html